近日,科大智能(300222.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据公告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7.3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003.53万元,同比增长154.79%,相较上年度实现扭亏为盈。同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亿元,较上年大涨387.48%。报告期内,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快推进及新能源场景应用的快速扩大,智能配用电设备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数字能源业务凭借多年在技术、研发及市场领域建立的优势取得了良好发展。2025年一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6.48亿元,同比增长28.19%,归母净利润2103.45万元,同比增长97.55%。从行业发展和公司业绩来看,公司迎来行业和业绩爆发的双拐点,公司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数字能源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智能机器人拓宽未来发展空间
科大智能的业务主要分为数字能源、智能机器人应用两大板块。其中,公司数字能源业务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级电力企业以及石化、钢铁冶金等大型能源和高耗能企业提供智能配用电设备及储能系统产品。
根据年报数据披露,2024年科大智能数字能源业务(扣除剥离业务因素影响)合同额和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均实现30%以上的增长,且数字能源业务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75%。
报告期间,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重点客户积极联动,深度绑定客户前端需求并实现系列化产品落地。同时,公司在持续深耕重点区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区域的开拓,扩展产品服务范围。据公告显示,2024年期间科大智能智能配用电业务国内中标区域和中标金额均实现持续增长,且断路器、环网柜等一次设备在增加了一二次融合功能后,应用场景大幅拓宽,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大力拓展了钢铁、冶金等高耗能行业的工商业储能,并在领域内取得较大突破。
机构研究表示,经过在电力能源行业的20余年深耕,科大智能目前已具备智能配用电和储能产品在行业内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公司断路器、环网柜、配电终端类等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储能产品在国内高耗能工商业领域内装机量排名居前。与此同时,通过快速响应新能源业务市场需求,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新能源与电网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并开展了工商业储能、柔性互联、分布式光伏并网管理、大客户负荷管理、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场景研究,形成“源-网-荷-储”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这也让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数字能源领域发展持续深化的同时,科大智能在机器人应用领域亦实现迎来进一步发展。从产品来看,科大智能的巡检机器人配备了先进的供电智能运维平台,能够实现精准识别与高效判断,从而赋予产品卓越的性能。同时,公司机械手系列产品则能够为汽车、工程机械、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领域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目前其产品应用覆盖了全国近100个城市800多个项目现场及全球十多个国家,成为国内机械手行业的标杆企业。此外,公司的仓储机器人兼具高集成化、轻量化属性,并可嵌入物联网预警系统,适配各行业需求,年生产能力可达千台以上,在新能源行业的出货量占据行业头部地位。预计未来科大智能有望凭借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深厚积累,为自身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成长动力。
深耕研发强化技术优势
升级ESG实践体系打造可持续发展路径
产品端的持续发力,离不开公司对技术研发长期深耕。
数据显示,2024年科大智能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9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7%以上。
报告期间,公司自主研发出“配电物联网云平台、EMS能源管理系统”等多套数据管理平台,打造“数据全采集、状态全感知、业务全穿透”的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生态链体系,并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积极规划未来研发产品和技术储备。
据统计,截止本报告期末,科大智能及子公司已累计获得149项发明专利,463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外观设计专利,302项软件著作权。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积蓄了重要动力。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披露当日,科大智能亦对外发布了2024年ESG报告。根据报告显示,2024年期间,在保持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科大智能亦在不断深化“技术突破x生态协同”双维赋能,全面升级ESG实践体系。在此期间,公司积极引入分布式光伏系统、分布式储能系统、电气接入系统以及监控管理云平台,成功实现了技术升级与能源优化。其中,上海和安徽两大园区的屋顶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有效实现了低碳的良性循环,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公司表示,展望2025,科大智能将继续坚持战略发展主航道,“向内挖潜,向外求索”双向发力,坚持以人为本和创新驱动,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为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