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池

2025年04月24日 14:54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杜雨萌

 4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关情况。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更高。全年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核准注册商标478.1万件,登记著作权1063.1万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36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125件,授予农业植物新品种权5797件、林草植物新品种权878件。《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位居全球第一位,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稳居世界第三。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从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来看,2024年,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专利密集型产业(2023年)增加值达到16.8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3.04%。版权产业(2023年)增加值达到9.3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44%。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超过9600亿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额达3987.1亿元,同比增长5.9%。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同时也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随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申长雨称,国家知识产权局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定了系统化的落实举措。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是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包括加快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新一轮修改进程,加快推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修改。二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研究制定进一步高质量推进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的政策文件,会同司法部制定加强知识产权纠纷仲裁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按需审查等。四是强化地理标志保护。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完善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机制。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在重点地区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保险等工作,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积极推进商标品牌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申长雨透露,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聚焦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为相关专利申请提供快速审查服务,严厉打击抢注“DeepSeek”等相关商标申请行为,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护航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

 申长雨表示,面向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双向赋能、融合发展。其一,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其二,提高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按需审查服务力度,做好相关发明专利分析预警和导航服务,指导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池,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促进更多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赋能相关产业发展。其三,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完善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促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全人类。


责任编辑:w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