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郑州银行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在去年完成利润正增长的基础上,郑州银行延续向好趋势,资产、存款、贷款、营收、利润五项指标均实现增长,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韧性十足。与此同时,郑州银行经营亮点频现,资产总额首次突破7000亿元、贷款总额突破4000亿元、个人存款保持两位数增长。
经营质效的“扎实”,植根于郑州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回归本土本源、深入服务实体经济,郑州银行在金融服务实体的大方针下,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将更多优质的金融资源精准、高效地投入实体经济之中,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706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6%,总资产首次站上7000亿元台阶,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加301.7亿元,同比多增280.22亿元。一季度末全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4002.36亿元,吸收存款本金总额4301.12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24%、6.32%。
稳中有进 一季度净利润重回10亿之上
在2024年实现主要指标逆势增长的基础之上,郑州银行2025年一季报延续增长态势,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0.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8%。
贷款总额突破4000亿 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持续提升
继2024年存款突破4000亿元后,2025年一季度,郑州银行贷款总额也突破4000亿元大关,截至一季度末全行贷款总额达到4002.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4%。其中公司贷款2699.72亿元、个人贷款总额935.78亿元。
郑州银行大力支持省市七大产业集群、“7+28+N”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全省重大项目、“三个一批”建设;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等活动,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夯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底座。
个人存款两位数增长 一季度增量已达去年全年50%水平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郑州银行存款总额4301.12亿元,其中个人存款2435.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61%,个人存款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占比进一步提高至56.6%,存款稳定性持续增强。个人存款占比的提升,不仅意味着郑州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为全行业务结构优化、资金成本管理和盈利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存款增量看,一季度郑州银行存款总额比上年末增加256亿元,增速6.32%,其中个人存款增加253亿元,一季度个人存款增量已经达到2024年全年存款增量的50%以上。这一亮眼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郑州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
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郑州银行始终坚持内源资本积累为根本、合理开展外源资本补充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市场环境、融资成本、资本需求等因素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外源资本补充工作。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79%,与去年末持平。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应对风险能力也在进一步加强,截至一季度末,郑州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去年末提高8.17%,均处于稳健合理水平。
深入落实“五篇大文章”战略 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自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金融领域五篇大文章的顶层框架后,五篇大文章已成为郑州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调整业务结构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科技金融方面,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截至 2024 年末,该行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82.69亿元,增速高达44.50%。
绿色金融方面,支持绿色行业发展,助力传统行业转型,为绿色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截至 2024 年末,绿色信贷业务余额 91.46 亿元,同比增长 123.73%。
普惠金融方面,持续健全普惠金融服务机制,为普惠客群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截至 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36.85亿元,同比增长7.46%。
养老金融方面,加大对养老产业、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积极推动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环境。
数字金融方面,对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金融服务融入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对内数字化转型正式启动,理顺顶层设计,建立运行机制。
全面助力扩大内需 打好金融促消费组合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全方位推动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工作。郑州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住房按揭、消费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满足居民多样化融资需求,多措并举推动提振消费。郑州银行积极打造“郑e贷”、“房e融”、大额生活消费分期等信贷产品矩阵并多次迭代,围绕个人经营贷、消费分期等领域,推出更加灵活的贷款方案,切实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消费信贷需求,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郑州银行个人贷款达到935.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8%。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