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成就大盘点: 经济年均增长5.4% 动能不断优化

2025年07月28日 09:4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廖宗魁


“十四五”期间中国名义GDP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年均经济增速将达到5.4%。这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合理增长,更是动能不断优化的经济增长。


“十四五”已经步入收官阶段,回顾过去四年半,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7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结道:“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总的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证券市场周刊》推出的《非凡“十四五”成就大盘点》栏目,将陆续盘点“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本文则主要聚焦经济总量和消费增长。


经济实力显著增长

经济总量显著增长。2020年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03.5万亿元,在“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5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元左右;五年的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实现年均5.4%的经济增长。2021-2024年中国的GDP(不变价计算)分别增长8.6%、3.1%、5.4%、5%,202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为5.3%,全年大概率可以实现5%的增长预期目标。按此测算,“十四五”期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速将达到5.4%。过去几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间取得的经济增长成绩呢?

第一,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2020年至2023年,新冠疫情侵袭全球,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带来巨大的冲击;而且过去几年国际环境剧烈变化,外部不确定性增多。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我们政策上积极应对,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来之不易的成绩。

第二,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合理增长。为了追求更好的短期经济增长,可以通过采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但过度的经济刺激也会带来诸多的后遗症,甚至并不能提高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水平。比如,2020年后的几年里,美国采取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快就引发了高通胀;而且美国持续维持高财政赤字,这也引发了全球对美国债务持续性和国家信用的担忧。

“十四五”期间,虽然面对诸多的困难,但政策上并没有采取激进的路线,政府债务水平保持在可控范围,中央财政赤字率绝大多数年份都保持在3%左右,而且中国也没有经历欧美的高通胀。

另外,衡量经济增速是否合理,可以用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作为参考。如果实际经济增长高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则会出现过热;反之,则表明经济的潜能没有被充分激发,增长存在不充分。理论上看,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主要由人口、资本和技术等因素决定。此前许多专家的测算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在5.5%左右,由此可见,实际实现的经济增长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第三,是动能不断优化的经济增长。过去四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消费主引擎和稳定器作用增强,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凸显。

除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外,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什么,也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质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都很大,这当然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但房地产的过快发展,带来了高房价和居民的高负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透支,还容易滋生一些相关风险。

但是在“十四五”期间,政策面主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即便是在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的时候,也没有贸然地去大规模刺激房地产,而是转为减轻居民负担,夯实和激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在这一背景下,“十四五”时期平均约5.4%的经济增长,其质量要更高,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也更强。


消费成为主引擎

在商品消费方面,过去四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2025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而且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业态新场景丰富多样,人民美好生活更加具象、鲜活。中国强大国内市场优势显著提升、活力显著增强。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7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和美国比,从绝对值来看,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美国的80%左右;但是从实际购买力来看,按照世界银行所给出的数据和算法,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美国,是美国的1.6倍。中国的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销量也是全球第一。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细分领域销量,也都是全球第一。

消费不仅量在“扩容”,而且质也在提升,从而满足人们“过好日子”的需求。在提质方面,政策上给予了诸多支持,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不仅是一个刺激消费量的政策,更是促进消费品质提升的政策,它换出了智能和绿色,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品质生活。自2024年9月开始推动以来,限上单位的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截至上半年,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市场上的投资者经常有一个疑惑,疫情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疫情前要低一个档次,但为什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在提升呢?这是因为,投资者习惯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代替消费,这是失之偏颇的,他们忽视了服务性消费。随着近些年服务性消费占比不断提升,其对整体消费增量的贡献更加突出。

在服务消费方面,“十四五”期间,中国服务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成为当下中国消费增量的重要来源,2020-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是9.6%。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46.1%。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