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前布局美联储

2025年08月18日 11:3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廖宗魁

特朗普将提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出任美联储理事,美联储内部鸽派阵营进一步扩大。而且特朗普可能会借助米兰掀起一场美联储的制度改革,以加强白宫对美联储的影响力。

 

2025年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5次会议选择按兵不动,把基准利率保持在4.25%至4.5%。随着非农就业数据的大幅走弱,以及白宫的不断施压,美联储的决策受到了较大的质疑。

近期美联储理事Adriana Kugler突然宣布辞职,这为特朗普安插嫡系人员进入美联储提供了机会。特朗普表示,将提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Stephen Miran)接替Adriana Kugler辞职留下的空缺。

米兰拥有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哈德逊湾资本公司任高级策略师和在曼哈顿研究所任经济学研究员,并曾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担任财政部高级顾问。米兰是著名的“海湖庄园协议”构想的提出者,对特朗普的决策有较大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米兰进入美联储,将进一步增加美联储降息的概率。从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看,已有两名官员反对保持利率不变,支持降息。米兰的加入会让降息阵营进一步扩大。

从中长期看,一方面,米兰进入美联储后,可以提前为接下来特朗普提名新的美联储主席铺路;另一方面,特朗普有可能借助米兰,对美联储制度进行较大的改革,从而从制度上加强白宫对美联储的影响力。不过,如果美联储的独立性真的下降,那么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也可能会降低。

 

鲍威尔的威信明显下降

纵观过去几十年,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是沃克尔以来影响力和威信最弱的美联储主席。美联储的决策历来以专业且富有前瞻性而著称,但疫情以后,鲍威尔的几次重大拐点处的决策总是慢了“大半拍”,遭到业内的质疑声不断。

第一次失误是,对2021年后形成的美国高通胀反应迟钝。疫情爆发后,为了对冲经济的下滑,美国实施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激进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通胀自2021年年中开始快速上升至5%以上。面对高企的通胀,鲍威尔认为这只是“暂时性”的,并没有选择收紧货币政策。

直到2022年3月,美联储才不得不加息,而此时美国通胀已经飙升到了8%以上。显然,美联储的行动至少慢了大半年。由于行动的迟缓,为了更快地抑制通胀势头,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变得非常陡峭,从2022年3月至12月,就迅速把基准利率提升到4.25%-4.5%。

经过了这次失误后,美联储的决策也变得缩手缩脚,不再像以往那样前瞻性地进行决策,而是更多等到数据确认后,再开始行动。

第二次失误则是,对关税政策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误判。特朗普在4月初发起“对等关税”后,美联储比较担心引发二次通胀,从而一直按兵不动。而在上半年,欧洲央行仍保持着稳步降息的节奏。事后看,欧洲央行对经济下行担忧的判断更为明智。

截至7月,美国的通胀仍没有上升,反而是经济已经明显疲软。7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7.3万人,而且过去三个月增非农就业人数平均仅为3.5万人,创下疫情以来的最差表现。7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48%,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自3月以来持续处于枯荣线以下。而且美国上半年消费增速也明显低于2024年。

当然,后续美联储降息的话,可能仍为时未晚。但经历了这两次误判,鲍威尔的专业威信无疑大幅下降。

在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有两名FOMC票委投了反对票,这是自1993年以来,美联储理事首次有两名成员投反对票。通常情况下,在FOMC投票前,为了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美联储主席会与各票委沟通,并进行一定的游说。美联储内部这一较大分歧也表明,鲍威尔的判断已经遭到了较强的反对。

在这一背景下,随着米兰成为美联储理事,美联储内的鸽派阵营将进一步壮大,市场也普遍预计,美联储在年内接下来的三次会议上都会选择降息。

过去,美联储内部都尽量保持较为一致的观点,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美联储的这种一致性可能会消失。对市场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必须适应一个观点更多元化、分歧更大的美联储。

 

或开启全面改革美联储

美联储一直以独立性而著称,即尽量不受政治的影响,而独立的做出符合经济需要的政策。这种独立性来自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一方面,美联储的决策机制相对独立。美联储理事的任期非常长,通常为14年,大大长于美国总统;而且美联储的政策决定由FOMC成员投票决定,而地方联储进入FOMC是轮换的,这样就大大弱化了整治对其决策的影响。美联储的决策不需总统批准,也不受白宫指令。国会有监督美联储的权力,但不会直接干预其政策。

另一方面,美联储具有较高的财政独立性。美联储不依赖国会拨款运作,其运营资金来自自身的业务(如国债交易、利息收入),盈余利润会上交财政部,但运作不受国会预算控制。

当然,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白宫有一些间接的方式来影响美联储的决策。比如,美联储的理事和美联储主席都需要总统的提名,而且白宫也会通过舆论对美联储施压,特朗普就多次表达了对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不满,曾威胁要“解雇”他,虽然总统并没有直接解雇美联储主席的权力。

但是,这一次特朗普将提名米兰进入美联储,可能有更激进的谋划,或通过改革美联储的相关制度来弱化美联储的独立性,增强白宫对美联储的影响。

米兰在2023年为曼哈顿研究所撰写了一份影响深远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美联储的激进改革方案。米兰在报告中提出,美联储的运营预算应由国会拨款,而非像现在这样保持独立。所有美联储高层官员——包括理事和地区联储主席——都可被白宫随时解雇。各州州长应获得对选择地区联储主席的地方监督委员会的控制权。

如果这些改革构想中任何一条付诸实施,都会弱化美联储的独立性,加强白宫对美联储的影响。

另外,鲍威尔的任期将于2026年5月到期,特朗普可能会在年底提名新的美联储主席,并在过渡期形成“影子美联储主席”,对美联储政策施加进一步的影响。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