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药西渐,太极出海

2025年08月24日 12:09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家中药房货架上,一盒来自东方的藿香正气口服液悄然占据一隅。几千公里之外,新加坡商业街上的 Guardian 门店里,补肾益寿胶囊已成为白领人群的常见选择;在香港万宁,太极集团旗下的中成药与欧美、日本的健康产品并列销售,颇有“东西交汇”的意味。

这些看似普通的零售场景,背后是中国医药巨头太极集团(600129.SH)的全球化棋局。

落子见效。太极集团 2025 年中报显示,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分别达到56.58亿元、1.39亿元,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稳住了关键指标,经营性现金流达到1.1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取得了积极改善,这表明公司在长期战略方向上的投资已经开始显现成效,尤其是海外业务,成为了发展重要动力。

那么,在壁垒高筑的国际健康市场,一个源自中国的传统药企,是如何绕过文化隔阂与标准壁垒,完成突破的?

太极的“慢”策略,从标准攻坚到体系构建

当众多企业追求"闪电战"时,太极集团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这种“慢”不是效率低下,而是战略性的厚积薄发。

以中成药准入加拿大为例,目前有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丹参口服液及通天口服液等7个产品已获得准入批件。加拿大作为北美洲发达国家,是少数将中医中药合法化并纳入监管体系的国家之一。其药品监管机构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格监管机构(SRA)”,监管标准与国际化认可度颇高。

产品“准入通行证”的价值远超单产品销售意义,它意味着太极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体系和研发流程,为后续其他优质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

类似的突破不断出现。去年,涪陵制药厂成功通过阿联酋卫生部续认证;今年上半年,藿香正气口服液获得了法国、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准入批件;华盖颗粒获澳门上市批件,成为澳门药监局成立以来批准的首个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与此同时,太极集团还在继续优化国际产品矩阵,新启动了12个品种的首次注册、5个品种的续注册。这些注册动作,不仅在产品层面赢得合法身份,更在市场竞争层面筑起了难以逾越的壁垒。每一个批件都是一次国际认可,也是太极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

渠道建设同样体现了这种“慢功夫”。太极的丹参口服液、通天口服液已经进入马来西亚同善医院,借助专业医疗体系的背书提升了学术权威;补肾益寿胶囊登上新加坡 Guardian 门店货架,藿香正气口服液进入香港最大连锁万宁。

太极的全球化进程,正是这样从“进入”到“融入”,通过缓慢渗透逐步生根。

值得注意的是,太极的“慢”正在迎来“快”的加速器,即数字化转型。

公司正在投资建设数字化平台,推进“一个 AI 数字化太极”的蓝图。20余个应用场景已进入落地阶段,涵盖 APS 智能生产排产系统、TMS物流运输管理系统、SRM供应商管理系统、CRM客户管理系统等多个环节。

同时,在数据治理方面,依托现代中药产业大脑,太极持续推进数据入湖,开发中药价格行情预测、运营统计等数据模型。这一整套数字化能力,将帮助太极在国际化进程中实现更高效的供应链与市场响应,让“慢哲学”具备可持续的现代效率。

产品组合与地缘机遇双轮驱动

如果说资质与渠道回答了“能不能卖”,产品组合则决定了“卖什么、卖给谁”。太极的策略并非押注单一“爆款”,而是做成一套“梯度矩阵”。

一类是文化适配度强、通用诉求明确的“先锋品”。

如藿香正气口服液应用的暑湿、胃肠型感冒等场景,恰好契合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在印尼、新加坡等地,该产品拥有天然的文化话题度,加之东南亚有大量华人群体,太极的中医药理念和治疗方式更容易在这些市场中获得认同。

再如五子衍宗丸,作为滋补类保健品,凭借“日常调理”“延年益寿”的国际化语言,成功对接了全球市场对亚健康管理和保健养生的普遍需求,出口至多个亚洲国家,并成为东南亚消费者日常保健的优选产品。

另一类则是针对更具体人群和疾病痛点的“主力产品”。例如补肾益寿胶囊,专注于都市白领的精力不足、睡眠障碍等亚健康困扰;而丹参口服液和通天口服液则直接聚焦心脑血管疾病和偏头痛等领域,特别是在马来西亚的同善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应用,拉动了专业口碑的传播。此外,上草系列产品也已经成功进入荷兰、新加坡等境外市场,进一步丰富了太极的产品线和市场覆盖面。

这些产品不仅通过医院渠道切入,还依托学术传播和专业背书积累口碑。与那些以“快消品式”营销为主的企业不同,太极选择了更为长远的路径,通过医学话语和临床场景的精准切入,逐步在国际市场中建立起稳固的品牌信任。

地缘与政策,则在需求侧提供“顺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

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也为中医药“出海”提供了政策支持。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完成180项中医药国内标准和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中医药标准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

这些政策为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标准支持,促进了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在此政策背景下,太极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倡议,依托“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助力了中国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应用与推广。

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出海”的太极范式

中医药出海的最大挑战之一,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文化认同与标准体系的双重隔阂。西方消费者对中医药的接受往往停留在“有效但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深层次的文化理解仍然不足。太极集团在这一领域的破局,展现出系统性与创新性的全球化思路。

其实践为传统药企提供了新的全球化范式,比耐力而非速度,用时间换空间;重体系而非单品,构建认证、渠道、产品的完整能力;在传承中创新,用现代科技赋能传统智慧。这种“慢哲学”体现了长期主义价值观,在追求快速回报的当下尤为珍贵。

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地缘政治风险增加,中医药出海可能面临更多的非关税壁垒和政治阻力。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培育需要长期投入,这可能会让上市公司面临短期的业绩压力。

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太极在产品注册、渠道拓展、出口批件等关键环节的布局,正在逐步构建起稳固的“海外战略变量”。这些结构性优势的积累,比短期的销量增长更为重要。

从宏观角度看,太极的全球化不仅是商业扩张,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每一款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都是中国文化与价值理念的一次触达。这种“以商载文、以文促商”的模式,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创新路径。挑战固然存在,但其商业价值与文化意义远超眼前的利润回报。

责任编辑:xby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