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举牌太保H股:保险股“另类红利资产”属性强化

2025年08月28日 09:05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本刊特约 文颐

平安此次在H股举牌是时隔六年后险企再度举牌同业公司,考虑到银保渠道改善下基本面的提振,以及预定利率下调引导行业持续动态下调负债成本等基本面改善预期,投资者应重视保险板块逻辑改善下的估值提升空间。


2025年8月11日,根据香港交易所公告,中国平安以每股32.0655港元的均价买入中国太保H股约174万股,共持股1.4亿股,占港股流通股的比例达5.04%,触及举牌,总股本占比为1.46%。

国信证券认为,平安此次举牌主要为财务投资,实质上反映出将保险股纳入与银行股同逻辑的高股息配置范畴,叠加银保渠道改善下基本面的提振,与当前行业强贝塔属性形成共振。此外,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


保险板块逻辑改善下估值提升

时隔六年,保险公司再度举牌上市险企。上一次同业举牌案例发生在2019年,中国人寿增持中国太保H股至5.08%。根据国信证券的分析,此次平安对太保的举牌主要释放三重信号。

第一,保险股仍具备中长期估值修复空间。2025年以来,中国太保H股涨幅达42.4%,最新P/EV为0.73倍,在当前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背景之下,中国平安的此次举牌印证当前估值仍未充分反映长期价值。

第二,险资高股息策略的增强。保险股正被重新定义为“另类红利资产”。平安举牌太保,实质上反映出将保险股纳入与银行股同逻辑的高股息配置范畴。当前,中国太保H股股息率为3.5%,显著高于长债收益水平,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第三,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联动效率的持续提升。在新会计准则IFRS17及IFRS9下,利率波动对净资产的影响不断加剧。中国太保践行稳健资产配置策略,叠加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其利润及净资产中长期表现相对稳健。

从负债端来看,“炒停售”激活短期保费增速,银保贡献显著提升。三季度预定利率确认下调,“炒停售”激活渠道保费增速。近期,人身险行业二季度预定利率研究值公布,触发行业预定利率调整机制(即行业现行标准连续两次低于研究值)。普通型产品、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将下调至2%、1.75%、1%,下调幅度分别为50个基点、25个基点、50个基点,调整时间为8月31日。

进入三季度,短期“炒停售”行为或将持续拉升保费收入,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因素的催化。短期来看,预定利率的明确下调将带动“炒停售”保费的持续扩张,对负债端持续改善预期提供明确支撑。

6月份以来,受预定利率下调预期等因素的催化,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持续增长。趸交与期交策略结合带动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快速放量,预计渠道新业务规模或超越2022年同期水平。

此外,险企短期以长期保障型产品(重疾险)及财富管理型产品(分红险等)销售策略为核心,持续带动短期保费的持续扩张及产品结构优化,对负债端持续改善预期提供明确支撑。从中长期来看,预定利率下调引导行业持续动态下调负债成本,利好行业利差风险收窄。

从资产端来看,随着债券利率拐点的确认,权益市场预期收益或提升。近期,长端利率触底回升,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低位的1.84%回升至1.98%。险资固收类资产收益预期改善带动利差损风险持续收窄,叠加预计三季度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利好寿险股估值的提升。

在权益资产方面,新准则下险企利润受权益资产波动显著加大,近期股市回暖,以TPL(计入当期损益表)为代表的权益资产收益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险企三季度盈利能力预期,为保险股估值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