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间,上海农商银行(股票简称:沪农商行,股票代码:601825)披露2025年半年报。在本轮(2023-2025年)战略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阶段,该行各项经营指标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持续高分红回报股东。该行2025年中期分红力度保持高位: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对普通股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2.4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3.24亿元(含税),中期分红比例达33.14%,较2024年中期提升7个基点,高比例分红策略得以延续。
规模实力稳步增长。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15,494.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4%;贷款与垫款总额7,741.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1%;负债总额14,184.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1%,吸收存款本金11,090.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4%。
经营效益稳中提质。2025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4.4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上升0.38%;归母净利润70.1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增长6.69%。上半年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8.19亿元,同比增长2.19%,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28.41%,较上年同期上升1.56个百分点。上半年存款平均付息率降至1.57%,同比下降26个基点,成本管理成效显著。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6月末,集团不良贷款率0.97%,自上市以来始终保持在1%以内;拨备覆盖率达336.55%,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强劲。
保持分红高位 重视市值管理提升内在价值
作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上海农商银行在股东回报与市值管理上的表现持续亮眼,成为其投资价值的重要支撑。继2024年率先在业内实施中期分红后,该行2025年中期分红力度持续增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对普通股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2.4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3.24亿元(含税),中期分红比例达33.14%,较2024年中期提升7BPs,延续高比例分红。
自2021年上市以来,上海农商银行每年现金分红比例均稳定保持在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以上,稳定且持续的分红政策不仅彰显了银行对股东的诚意,更凸显了其强劲的盈利兑现能力。值得关注的是,该行的股息率位于同业前列,高股息优势持续释放。
今年上半年,上海农商银行入选沪深300指数与上证180指数两大资本市场核心指数的样本股,实现目前符合条件的可纳入主流指数的全覆盖,凸显了公司长期以来稳健发展的战略成效,更折射出其深化国企改革与重视市值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纳入资本市场核心指数既是资本市场对上海农商银行投资价值的认可,也为其未来市值管理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提升了在资本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在盈利改善与估值修复的双重驱动下,推动公司价值与市场估值实现稳步、长期增长。
稳业绩优结构 夯实资产质量筑牢发展根基
稳健的经营业绩表现、持续稳定的资产质量、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是上海农商银行稳健发展的核心支撑,更是保持高分红的底气。2025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4.4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增长0.38%;归母净利润70.1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增长6.69%,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在营收结构上,该行上半年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8.19亿元,同比增长2.19%,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28.41%,较上年同期上升1.56个百分点,营收结构逐步优化。
该行持续加强存款期限结构的主动管理,推动存款成本稳步压降,上半年平均付息率降至1.57%,同比下降26个基点,成本端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7.46%,“提质增效”的经营目标在成本控制环节得到充分体现。
长期稳定的资产质量为该行稳健发展筑牢“防火墙”,更是长期保持稳定高分红的底气。截至6月末,集团不良贷款率0.97%,自上市以来始终保持在1%以内;拨备覆盖率达336.55%,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强劲。从区域与领域来看,作为业务核心区域的上海地区贷款不良率为0.9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企业贷款不良率0.94%,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重点领域风险控制成果显著,充分展现了该行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与稳健经营理念。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上半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52%、14.55%、16.90%,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在A股上市银行中亦保持较高水平,充足的资本缓冲为银行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长期维持连续、稳定、合理的分红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金融为民 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
在夯实经营根基的同时,上海农商银行以“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为战略愿景,通过为客户创造功能型价值、专属型价值、情感价值,持续拓宽服务边界,深化服务内涵。
功能型价值是银行服务的根基,即为客户提供各类专业、便捷、周全、安全的金融服务,满足支付结算、财富保值增值、融资、金融风险防控等需求。该行围绕“以交易银行为引擎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的战略布局,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级。截至6月末,该行公司客户总数达34.56万户,对公贷款余额4959.29亿元,对公客户交易结算额同比增长3.59%,贸易结算量同比增长68.61%,代客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55.31%。
在普惠金融领域,该行坚守初心本色,创新特色服务产品与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小微与三农需求,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13.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7%;涉农贷款余额650.68亿元,其中普惠涉农贷款余额151.59亿元,三农金融保持行业领先。
专属型价值是将银行服务嵌入延伸到客户的生态圈、产业链,满足客户的专属需求。该行坚持“以客户需求定产品、以客户体验定服务、以客群资源定渠道”,深入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独特需求、痛点和偏好,深度融入客户的价值链、生命线和生态圈。
在科创金融领域,该行围绕科技型企业,形成汇聚政府、园区、高校、孵化器、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合力的“1+N”平台服务模式,提供资源整合、政策对接、创投引荐、专业咨询、人才服务、成果转化等“六维赋能”全方位支持。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合作模式,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首次发布面向高校成果转化等早期科创领域的“捐赠+”合作方案,填补本市早期科创服务空白。截至6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科技型企业客户数4624家,较上年末增长8.09%。
在绿色金融领域,深度响应“双碳”战略,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金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银行。发布“绿鑫同舟”绿色金融品牌,打造集绿色金融特色服务、绿色行业金融服务、绿色债券、绿色租赁于一体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综合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金融债等,积极支持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
情感价值突破金融边界,以情感链接深化客户认同。通过树立“好金融”的理念,强化金融的社会功能属性,在强调经济回报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价值实现,善于运用金融的力量赋能社会治理。在养老金融领域,该行旨在打造一家养老金融服务温馨、客户体验有温度的银行,一家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社会责任有力度的银行,一家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助老情怀有深度的银行。创新推出“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重新界定了银行服务的时空边界,在全市布局超1000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实现对各街道和乡镇的全覆盖,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关爱、老年大学、社区舞台、家庭教育、农品惠购、公益服务、居家生活、综合金融八大服务,真正打通金融服务直连百姓15分钟生活圈的“最后一公里”。截至6月末,该行已建成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代发养老客群达129万户,新增户数同比提升42%,代发养老金笔数增量居上海第一。
2025年上半年,上海农商银行以持续稳定的股东回报巩固市场信心,以稳健扎实的资产质量筑牢发展根基,以多维度、动态化、层递式的价值创造切实提升三农、小微、科创、社区居民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未来,上海农商银行将持续“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深化特色经营的道路上持续进阶,为股东、客户与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