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期A股、H股市场震荡调整,但在富达基金、瑞士宝盛等外资机构看来,当前中国资产远未到“过热”的地步,后续中国资产仍存在不错的布局机会。
预计A股后市仍有上行空间
“尽管近期涨势强劲,我们认为A股市场距离泡沫状态仍相去甚远。当前涨幅与历史水平相符,估值保持合理,流动性指标显示市场活动有所增加,但未至过热。我们预计后市仍有上行空间。”瑞士宝盛中国策略师邓启志分析说。
他从三方面来阐述了自己判断的逻辑:
首先,A股自4月低点以来已上涨25%,而H股自1月DeepSeek突破以来已上涨超35%。与中国市场的历史涨幅相比,这些数字并不算高。
其次,恒生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预期市盈率分别为11倍和14倍,远低于之前的峰值,也远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2倍。
最后,多项在岸流动性指标显示,市场情绪已明显改善,但远低于2015年的水平。特别是保证金融资虽有所增加,但融资余额仅占总市值的2.5%,而2015年峰值时为4.5%。新增开户数尚未明显回升,表明在岸市场情绪远未过热。另外,近期境内公募与私募对冲基金募资规模有所扩大,但基金认购量远低于往年水平。
“这些基金经理仍有进一步增配A股的空间。”邓启志强调说。
他认为,在A股市场中,预计非银金融、硬件科技、国防以及“反内卷”主题或将表现出色。
图1 当前A股与H股的涨幅相较历史水平仍处于合理范畴
来源:彭博社、瑞士宝盛
(注:过往表现和表现预测并非未来业绩的可靠指标。回报可能因汇率的波动而增加或减少。)
本轮港股牛市中
外资会迟到 但不会缺席
对于今年以来表现火热的港股市场,富达基金经理张笑牧近期也分享了他的最新看法。“外资在本轮港股牛市中,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他强调说。
在他看来,一方面,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局势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对具有较高确定性的资产兴趣浓厚。展望全球,中国是难能可贵的同时具备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大战略纵深的经济体,能够在地缘政治环境愈发复杂的趋势下,体现出较强的经济和社会韧性。
“港股市场是众多优秀中国企业的上市地,且与国际接轨程度更高。因此当国际资本向非美市场再平衡时,尤其是当他们重新考虑对中国市场策略的时候,港股市场是优先考虑的目的地。”张笑牧分析说。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内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财富的全球化配置需求也逐步显现,港股市场作为中国产业和全球资本深度融合的前沿阵地,是中国内地资本进行可控国际化的首选目的地。而离中国经济更近的南下资金必然是更早认识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成果的,因此可以看到南下资金在本轮港股复苏过程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外资在这个过程中则更多体现为被动止盈,但是外资看到了中国股市的强劲势头后,也会加强对中国企业的研究,并对估值框架的参数进行调整。因此,我认为外资在本轮港股牛市中,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张笑牧表示。
此外,他认为,在上述背景下,港股市场在供需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南下资金逐步聚合成港股市场的基石投资群体,抬升了港股市场的估值底;二是中国政府鼓励优秀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为港股市场引来了资产端的源头活水,港股市场从流动性和基本面两方面都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果。因此,港股将逐步从“因为便宜而有吸引力”,过渡到“因为优秀而有吸引力”。
对于投资布局方向,他表示:“我们在港股市场中看好的一些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企业,虽然大多数仍然处于技术创新的高投入期,但是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我们欣喜地发现,他们在商业化、货币化的努力上陆续有超预期的进展,而且很多都受益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例如机器人产业。另外,从中短期来讲,我建议投资者在享受某些个股短期估值快速拉升的同时,要对基本面和估值框架保持清醒的认识。”
(嘉宾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本刊立场。)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