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ETF规模首破4万亿元, 汇金、险资买了啥?

2025年09月10日 10:0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易 强

从中报有关规模及持有人结构等数据来看,机构投资者是权益ETF规模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不过,机构投资者的偏好各不相同。汇金系主要增持了沪深300ETF、创业板ETF、科创50ETF等宽基ETF,险资增持了几乎全部ETF类型。


进入2025年8月之后,随着A股主要指数连创新高,权益ETF(含股票ETF及跨境ETF)的规模也首次突破4万亿元。

从公募基金披露8月底公布完毕的中报来看,机构投资者是权益ETF增量的主要贡献者。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权益ETF份额规模由年初的2.47万亿份增至2.53万亿份,增量673亿份,同期,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则增加了2195亿份,其中,股票ETF为1492亿份,跨境ETF为703亿份。

数据同时显示,汇金系(中央汇金及其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公司)、险资(含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及QFII都在不同程度上增持了权益ETF。

不过,这些机构的偏好各不相同。汇金系主要增持了沪深300ETF、上证50ETF、创业板ETF等宽基ETF,险资则增持了包括宽基ETF、行业ETF、主题ETF等在内的全部ETF类型。


机构所持份额占比首超6成

中报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对权益ETF的增持力度继续加强。

股票ETF方面,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首次突破6成,上半年末持有1.29万亿份,较年初增加1492亿份,增幅13.05%。在股票ETF份额总规模中,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为64.81%,较年初提高7.04个百分点。

同期,机构投资者持仓市值由2.06万亿元增至2.34万亿元,增幅13.72%,持仓市值占比由年初的72.67%升至77.43%,提高4.75个百分点。

跨境ETF方面,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也突破6成,期末持有3430亿份,较年初增加703亿份,增幅25.79%,所持份额占比由年初的55.07%升至63.08%,提高8.01个百分点。历史数据显示,上一次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超过六成还是2020年,期末占比60.98%。

持仓市值方面,上半年末机构投资者所持跨境ETF市值由2436亿元增至3642亿元,增幅49.49%,持仓市值占比由年初的57.41%升至64.63%,提高7.22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上半年末机构投资者所持权益ETF份额较年初增加2195亿份,是增量的主要贡献者。同期,权益ETF份额规模仅增加673亿份。

权益ETF生态的进一步完善被认为是机构投资者持续增配该类资产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满足了机构投资者多样化的配置需求。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股票ETF及跨境ETF分别有970只和151只,分别较年初增加138只和14只。到了8月底,产品数量已分别增至1013只和170只,较上半年末分别增加43只和19只。

从标的指数来看,截至上半年末,股票ETF跟踪的标的指数有351种,较年初增加17种,比如自由现金流、科创价格、国企数字经济、创新能源指数等。至8月底,标的指数种类已经增至357种,下半年新增的有500现金流、上证580、创业软件指数等。

跨境ETF方面,截至上半年末,其其标的指数有71种,较年初增加7种,比如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等。尽管进入三季度之后,尚未有新品种成立,但从产品申报情况来看,这是大概率事件。比如,摩根基金(中国)于8月14日申报的摩根恒生港股通50ETF即是此前未有的新品。

ETF降费及分红制度的普及也进一步提高了其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吸引力。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8月底,2025年有57只权益ETF进行分红,分红总额合计272亿元,同比增长3.77倍。

也正是因为公募生态日趋完善,监管层对险资、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要求也有所调整。

2025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公司(含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依据其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同程度地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比如,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350%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最高可达到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0%。


机构的增持与减持

从数据上看,在对权益ETF的配置上,机构投资者各有其标准及要求。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年初机构投资者共计持有936只权益ETF,其中有622只上半年末机构持仓占比有所提高,311只有所下降,3只未有变化。

从机构持仓份额增量上看,排在前三的产品依次是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工银港股通科技30ETF及景顺长城港股科技50ETF,增量分别为218.27亿份、99.50亿份及91.75亿份。

从持仓市值增量上看,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华夏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及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增量分别为335.89亿元、280.39亿元及248.25亿元。

以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为例,其第一大持有人中国人寿上半年末持有45.73亿份,较年初增加17.81亿份,增幅63.79%,同期BARCLAYS BANK PLC则至少减持了12.68亿份,减持幅度至少八成,以至于期末掉出十大持有人榜单,年初其为第二大持有人。

至于上半年成立并发布中报的108只权益ETF,机构投资者亦是主要持有人,期末其所持份额合计294亿份,占到份额总规模的57.09%。

从标的指数的角度看,上半年机构所持份额增量最大的3种ETF依次是跟踪中证A500、港股通互联网及沪深300指数的ETF,增量分别为436.68亿份、232.01亿份及181.23亿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证A500,跟踪该指数的ETF同期份额规模实际上由2639亿份降至2179亿份,降幅17.43%。因此,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由56.70%升至88.72%,提升32.02个百分点。同期,港股通互联网ETF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由95.76%微幅降至95.60%,沪深300ETF则由90.71%升至93.41%。

上半年机构所持份额增量较多的还有跟踪恒生科技、港股通科技港元、港股通科技、中证1000、港股通创新药、科创综指、中证人工智能、军工龙头及机器人等指数的ETF,增量分别为143.56亿份、103.90亿份、99.50亿份、98.18亿份、87.00亿份、81.62亿份、73.12亿份、67.84亿份、61.20亿份。

同期,机构所持份额减量最大的3种ETF依次是跟踪恒生医疗保健、中证A50及恒生指数的ETF,减量分别为113.98亿份、94.22亿份及36.30亿份,同期,机构所持份额占比分别39.65%、88.00%及76.05%,前两种分别较年初下降6.61个及0.56个百分点,后者则较年初提升3.36个百分点。


汇金、险资各有侧重

下面再看中央汇金、险资、券商及QFII等机构对权益ETF的投资情况。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权益ETF的第一大持有人仍然是中央汇金。

截至上半年末,中央汇金及其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持有21只及15只权益ETF,所持份额分别为1971亿份及1785亿份,合计3756亿份,较年初增加658亿份,增幅21.24%,持仓市值分别为6677亿元及6123亿元,合计1.2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62%,占到权益ETF总规模(35975亿元)的35.58%。

从持仓标的来看,汇金系持仓与年初完全相同,皆为宽基ETF,所持份额增量较大的标的主要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及华夏上证50ETF等,分别较年初增加112.37亿份、94.45亿份、89.31亿份及81.83亿份。

同期,险资(含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所持ETF份额规模合计2412亿份,较年初增加274亿份,增幅12.82%,持仓市值由2461亿元升至2607亿元,增长5.93%。

若仅看保险公司(不含保险产品),期末持仓市值排在前三的依次是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及平安人寿,分别为880亿元、218亿元及187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所持ETF份额较年初增加121亿份,新华人寿及平安人寿则分别减少17亿份及60亿份。

从持仓标的来看,险资的持仓风格多样,既有沪深300ETF、中证A500ETF、中证A50ETF等主流宽基ETF,也有红利ETF、港股通科技ETF、军工龙头ETF、机器人ETF等策略ETF或行业及主题ETF。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