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智慧丨市场风格偏向防御

2025年10月18日 15:15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主持人 | 尹星

大震荡酝酿新一轮布局机会

主持人:全球市场仿佛吉隆坡的天气它是翻云又覆雨。这次宽幅震荡,其实早被泛舟提前预测,咱们最近一期文章的标题就是《创指进入关键区域》,够醒目了吧!小泛先来说说这轮震荡的级别,以及期间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民间智慧丨市场风格偏向防御

泛舟:只要我发现了市场的细微变化就会告诉大家,至于是不是马上能兑现,或多久能兑现,甚至这波能不能兑现,都留给概率。看错趋势很正常,关键要及时纠正。

主持人:那是!预测和投资谁没错过?

泛舟:骗子没错过。就连巴菲特都时常看走眼,错了就改,都是日常操作。我是9月25日左右确认创业板进入十年大周期最重要的阻力位。至于是不是马上震荡,又或者过几周再跌,都是未知的。只是我发现了这一重要的现象,就会告诉大家,希望朋友们适当减减仓,控控仓位。特别是手上重仓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成长股的朋友。

主持人:风险偏好收紧的背景下,科技成长最受损!

泛舟:是这样的,这次就是创指进入大周期最强阻力+关税升级+阶段估值回升过快。由此我判断,创指进入震荡的概率大幅提升。且这轮震荡是针对4月初以来的总清算,所以无论震荡周期,还是最终幅度,都不会小。

主持人:明白了!上一期文章我们还聊了银行,你的态度非常坚决,果然如你所言,银行真成为了10月全A最靓的仔!

泛舟:还是那句话,我看到了就会告诉大家,至于为何阶段性看好银行,我在微博都写得非常详细了,而且之前6月26日左右我还写了,为何阶段看空银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这些都是阶段性的机会。相对指数会有超额,甚至绝对收益。但拉长看,弹性肯定比成长科技小。大伙就当打打牙祭吧!这轮A股的震荡在我看来正好属于下一轮上涨前最佳的布局机会。如果下一轮上涨再结束,往后判断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大伙要好好珍惜!

主持人:我还能说什么呢?上一次躺赢发布时段正好在加速下跌前。这次又卡在震荡时,只能解释为你要么太会算,要么运气实在太好。

泛舟:炒股凭手艺,我对运气没兴趣。如果我真的运气好,那也是各位粉丝带给我的。

成长股进入休整期

主持人:节前我们探讨行情走向的时候,萧萧就提出,创业板周线八连阳的走势不可复制,四季度出现高低位切换的风险,节后的市场波动快速放大,“老登”群体反而走强,这是高低位切换的市场表现?

海风若雨萧萧:双创指数从8月中旬突破2024年的高点后,出现了明显的加速行情,阶段涨幅都在20%以上,以6月下旬位置计算,累计涨幅更是高达50%,基本满足一轮主升浪行情的量度空间要求。我认为,这一轮极致抱团科技成长股行情已经基本到位,乐观估计,市场需要修整2个月的时间。市场成交量也快速降低到2万亿元的水位,很显然,市场再度出现了惜售,这个量能也不够再度发起一轮攻势。目前观察,市场出现了低估值板块的回归,明显偏向了防御风格,银行代表的“老登”们在三季度跑输之后,又卷土重来了。

主持人:由于节后行情叠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是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快速冷却导致的风格切换呢?还是成长板块极致抱团瓦解以后导致的风格切换?

海风若雨萧萧:目前还看不太清楚。如果仅仅是短期风险偏好快速冷却后导致的风格切换,那么后期随着不确定因素的淡化,就会和今年5月中旬日内瓦会谈之后的行情类似,重演蓝筹股搭台,成长股唱戏的行情节奏。今年的创新药、稳定币、核聚变三大主题逻辑都是5-6月的那个阶段开始表现的。

调整极限在哪里

主持人:骄阳好久不见,节前你其实已经提示了短期风险,果然不太平。

骄阳:是的,技术已经示警在先,所以不要总怪所谓的利空。看看深证、创业板、科创板的30天量线,是不是明显扣高助跌的?再看空间,从结构看,8月15日上证指数突破了去年10月的高点后,次日跳空高开,确立新趋势,那么3700点这个位置就是最重要的支撑,只要在这个点位上方运行,整体格局就没任何问题。所以我们说,下跌极限顶多也就是在3700点-3800点之间。从政策角度来说,3800点几次重大危机都是接近触及立刻被拉起来。说明管理层需要的是强势震荡,而不是破坏趋势的危险走势,所以中期慢牛没任何问题,当下只是控制节奏。节奏控制好了,才有利于吸引海量储蓄存款入市,让这些钱享受到财产性收益。想明白这点,后面才好做计划。

主持人:科技股大跌了,怎么理解?

骄阳:近期科技股不宜乐观啊,毕竟涨多了。我更关心稀土,用这个吸引外资,还能带动GDP。甚至其他我们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小金属也可以这么利用。或许很多让人觉得是异想天开,但是在我看来,投资就是一项小心求证,大胆假设,持续跟踪的过程。头脑是用来提前思考的,不是只用来跟着别人的思路走的。 

(本文已刊发于10月18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作分析,不作做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