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怎么投?“翻倍基”持仓逻辑大梳理

2025年11月05日 09:0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易 强

经历了一番短期波动后,A股在10月底进入“4000点”时代。该如何配置资产成为每个投资者都必须慎重以对的问题。从众多绩优基金经理的持仓及观点来看,AI、机器人、军工、固态电池、储能等主题都有投资机会,但要将机会变现,仍需做好风控。


10月29日,受诸多利好推动,A股放量上涨,上证指数以4016.33点报收,十年来首次站在4000点上方。

从刚刚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三季报来看,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尽管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波动在所难免,行情仍将持续。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所持股票市值为8.99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环比增长25.06%。方正证券发布的研报也显示,同期,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约为87.30%,亦为近年来新高,环比提高1.50个百分点。

那么,四季度该怎么投?

2025年以来(截至10月27日,下同)收益率超过100%的基金经理中,包括永赢科技智选基金经理任桀、同泰产业升级基金经理王秀等在内皆表示,将继续重点布局以AI、机器人为核心的成长赛道,因为这些领域尚在爬升阶段。

信澳业绩驱动基金经理刘小明、红土创新新兴产业基金经理廖星昊及交银优择回报基金经理周珊珊等则认为,红利、军工、固态电池、储能、可控核聚变等领域亦有投资机会。

不过,这些绩优经理同时表示,某些细分赛道及标的估值水平已然不低,因此有必要积极应对回撤,做好风控安排。


55只“翻倍基”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10月27日,2025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00%的主动权益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有55只(仅计主代码),截至三季度末,其规模合计1354亿元,占到该类产品总规模(4.41万亿元)的3.07%。

从管理人的角度看,这些产品来自32家基金公司,其中既有易方达、华夏、富国等规模过万亿元的巨头,也有永赢、同泰、安信等中小公司。其中,易方达旗下有9只产品,位列第一,富国、永赢、安信等3家公司各有4只,并列第二,平安、华宝、华泰柏瑞等6家公司各有2只,并列第三。

从规模变动上看,这些产品的业绩表现使其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述55只产品份额规模合计510亿份,较上半年末增加216亿份,较年初增加229亿份。

这种信任来之不易。事实上,过去几年主动权益产品的规模一直在缩水,2025年亦不例外。年初,全市场主动权益产品份额规模合计3.23万亿份,上半年末降至3.10万亿份,三季度末进一步降至2.96万亿份。

单个产品来看,任桀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223.81%,在主动权益产品中排在第一,也是唯一一只收益率超过200%的产品。紧随其后的是王秀管理的同泰产业升级及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收益率分别为151.10%和147.00%。

截至三季度末,上述3只产品份额规模分别较上半年末增加27.66亿份、1.18亿份及33.97亿份,分别较年初增加34.43亿份、1.30亿份及42.53%,前三季增幅分别达到150倍、1.71倍及90.34倍。

其中,永赢科技智选的管理人永赢基金尤其值得一提。上面提到,该公司旗下有4只产品2025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00%。正因为把握住了市场机遇,这家一直以来以固收及货币业务见长的基金公司在2025年实现主动权益业务的突破。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三季度末,永赢基金主动权益业务规模为648亿元,较年初增长1.32倍,该类业务在其公募业务中的占比也由年初的5.52%升至11.62%。


高收益背后:重仓成长、高仓位、积极择时

从主题来看,上述55只“翻倍基”皆为成长风格,基金名称中多含“科技”、“创新”、“成长”、“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等字眼,且保持高仓位运行。截至三季度末,股票仓位(股票持仓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超过90%的有37只,股票仓位在80%至90%之间的有13只,74%至80%之间的有5只。

从持仓个股来看,AI、机器人等成长赛道是这些产品的重点布局方向。

持仓数据显示,上述55只“翻倍基”中,三季度末以新易盛为第一大重仓股的有18只,以中际旭创为第一大重仓股的有8只,还有4只分别以深南电路和仕佳光子为第一大重仓股。同期以新易盛和中际旭创为第二大重仓股的分别有12只和15只,为第三大重仓股的分别有11只和18只。

数据同时显示,这些“翻倍基”的持仓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上半年末,其前三大重仓股合计涵盖44只标的,三季度末则减少至32只标的。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翻倍基”,主动权益产品整体上亦是以AI等成长赛道为重仓方向。

国泰海通发布的研报显示,三季度主动股混基金主动加仓比例排在前10位的股票即主要来自AI硬件、算力及应用赛道。这10只股票依次是工业富联、阿里巴巴-W、中际旭创、深南电路、寒武纪-U、生益科技、ST华通、亿纬锂能、东山精密及澜起科技。

研报同时显示,主动股混基金“抱团”度有所提升。若以三季度末重仓市值排序,则排在前5%的个股其合计持仓市值占到该类基金所持全部股票市值的38.78%,环比上升5.58个百分点。若从个股出现在该类基金重仓股中的次数来看,则三季度末出现次数最多的前5%个股其合计出现次数占到所有重仓股个数的51.95%,环比提高4.09个百分点。

同样以成长赛道为重仓布局方向,上述55只“翻倍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择时及交易实力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上述55只“翻倍基”中,上半年换手率(上半年买卖股票总金额/基金净资产均值)在10倍以上的有12只,5倍至10倍之间的有20只,2倍至5倍之间的有22只,最低的一只是1.65倍,中位数是6.28倍。同期,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换手率中位数是2.52倍。

以2025年以来收益率排在前五的永赢科技智选、同泰产业升级、中欧数字经济、红土创新新兴产业及中航机遇领航为例,其上半年换手率分别为4.48倍、11.35倍、2.09倍、15.07倍及7.57倍。

产品规模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业绩产生影响。数据显示,55只“翻倍基”中,年初规模低于2亿元的有29只,位于2亿元至10亿元之间的有18只,10亿元至45亿元之间的有8只。

但产品规模相近并不必然带来相近的业绩。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年初规模低于2亿元的2383只主动权益基金中,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负的有45只,跑输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19.85%)的有1019只。


警惕估值过高,但继续看好成长赛道

从三季报的表述来看,“翻倍基”的基金经理们依然看好成长赛道的投资机会,同时也都强调做好风控的必要性,因为某些细分赛道及标的估值水平已经不低,这意味着波动性不可避免。

中欧数字经济基金经理冯炉丹直言AI板块“前期积累涨幅较大”,“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永赢科技智选基金经理任桀也提醒投资者“任何风险资产都不是只涨不跌的,要当心估值扩张周期后的均值回归”。

大成科技创新基金经理郭玮羚则提示有关AI泡沫的讨论。“我们认为部分厂商出于融资的需求或股价的诉求有夸大未来投资规模的倾向,在科技产业发展早期投入产出比不划算,存在适度的泡沫是必然的,投资者可以做的是尽可能认知风险并在投资中管控这样的风险,在具备显著投资性价比的时候选择参与,并密切跟踪产业发展的轨迹。”

中航机遇领航基金经理韩浩则表示,AI算力板块中部分公司还处于在产品出海的验证周期中,新技术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AI产业的发展需要时间沉淀,这一领域投资也是需要理性与耐心的长期跟踪而不追求短期业绩。大成科技创新及中航机遇领航2025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125.15%和143.06%。

尽管如此,基金经理们的共识是,从长远来看,AI的成长性及确定性仍然十分明显。冯炉丹认为“AI技术正处于加速迭代和商业化落地的黎明期”,信澳业绩驱动基金经理刘小明认为“AI产业还在发展的中早期阶段”。

不过,坚持长期主义的基本共识之下,这些基金经理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经理任桀则继续重点关注全球云计算产业。在他看来,AI模型的价值已在最近几个月得到进一步提升。

任桀注意到,全球头部模型厂商正在通过与不同的主体合作创造新的市场,并且挑战过去大厂的主业,搜索、公有云、电商、办公等领域的巨头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跨界竞争。“相比2023-2025年大厂基于现金流投资,新云厂商掀起的举债投资、芯片与模型厂商的相互投资,可能会将全球AI算力投资推向更高水位。”

在国内算力投资上,任桀表示,由于提前下单和备货需求,市场对2026年的算力行业发展情况已经有较完善的跟踪预测。“随着模型和算力架构的深度匹配,计算/通信/存储的配置方案变得丰富,将带来更多产业链的机会。

而对于光通信和PCB行业,预计2027年有望成为新技术交汇的大年,CPO、OCS、Scaleup的光方案、正交背板、中板、载板等技术有望进入落地期,相关新品的价值量变化和渗透率提升值得期待。”

同泰产业升级基金经理王秀的侧重点是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科技方向。她特别重视特斯拉、Meta等海外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的进展。

在她看来,马斯克发布《宏伟蓝图4》并表示特斯拉未来80%价值来自机器人Optimus,以及海外巨头Meta、Google、OpenAI、英伟达等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等事件,都是导致机器人板块跑赢大市的驱动因子。“展望四季度,10月宇树科技递交上市材料、11月特斯拉股东大会、11-12月特斯拉Optimus3代发布会、11月英伟达展示和富士康合作的人形机器人等,机器人行业密集催化仍将持续,机器人板块Beta 机会显著。”

信澳业绩驱动基金经理刘小明也非常重视来自北美的信息,其组合配置“以北美AI算力产业链股票为主,这些标的业绩正在加速爆发,未来1-2年的展望和预期逐渐清晰,需求较为乐观”。信澳业绩驱动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130.69%。

刘小明认为,AI产业还在发展的中早期阶段,相关细分环节的投资机会仍然较为明显。但他同时强调,A股在交易和博弈层面一直较为复杂,投资者结构也较为复杂,筹码博弈有时候会很充分,“中短期如1-3个月股票的表现很可能与行业和个股基本面关系不大,而与市场风格和筹码轮动更相关。”

交银优择回报基金经理周珊珊则表示,除了持续关注AI大模型的演变和下游应用的变化,比如智能终端和原生多模态发展等,还将继续关注半导体设备、具身智能、固态电池和海外储能、可控核聚变等行业的积极变化。红土创新新兴产业及交银优择回报2025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145.36%和140.08%。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