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高端白酒行业“拐点何时来” 不如聚焦 “核心逻辑在不在”:头部企业的品牌护城河仍在,较高的毛利率、稳定的现金流仍可持续;估值已回落至合理区间;高分红提供了安全垫。
中国酒业协会调研显示,2025年上半年59.7%的酒企利润率减少,50.9%营业额下滑,58.1%经销商库存增加。
当飞天茅台批价跌破1800元,行业库存周转天数达到900天,很多人看到的是“凛冬已至”,但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应当清醒:周期波动从未改变优秀企业的内在价值,就像2013年贵州茅台市盈率跌至9倍时,市场的恐惧恰恰孕育着最好的机遇。
普通投资人往往紧盯短期批价波动、月度动销数据等表层信号,试图捕捉拐点信号;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会穿透这些短期杂音,锚定两个更本质的问题: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逻辑是否动摇?优秀企业的护城河是否依然坚固?唯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把握高端白酒行业变局之下的投资机会。
周期迷雾中的“不变量”
当前高端白酒的困境,是政策冲击+消费减缓+库存压力的共振,但核心逻辑从未改变,这是高端白酒企业穿越周期的根本支撑。
一是文化根基,这是消费心智的护城河,不是短期周期能动摇的。
白酒的核心不是“饮品”,而是“文化载体”。千百年积淀下来,商务宴请、亲朋聚会、礼赠往来的场景需求,早已深入日常生活逻辑。即便年轻群体消费习惯有变化,但白酒的“社交属性”“身份象征”仍无可替代,婚庆寿宴、家庭独酌等场景始终稳定,随着经济回暖,商务场景的低迷只是暂时的。
这种“消费心智”是新品牌最难突破的护城河。就像春节要吃饺子、中秋要吃月饼,白酒在核心场景中的地位,不是短期政策或周期能改变的。
二是商业模式、盈利逻辑在行业中独一档。
白酒行业的商业模式堪称优秀:以粮食、水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酿造,价值能翻数百倍;窖池等核心资产“越老越值钱”,不用频繁更新;研发投入低,几乎没有“研发失败”的风险。
2025年上半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三家酒企,以85.07%的平均毛利率、45.48%的净利率、15.65%的净资产收益率,继续领跑A股盈利能力榜单。即便在周期底部,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仍能稳定盈利,这种商业模式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三是竞争格局,寡头垄断的“头部红利”,洗牌期更显优势。
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是1593家,到了2025年,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为887家,行业前五市占率从32.1%升至45.82%(中国酒业协会,2025)。高端市场中,行业进入壁垒因品牌、产能、渠道等因素显著增强。
周期调整期,其实是头部企业巩固优势的机会。
与其纠结拐点,不如锚定护城河
当下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行业何时回暖?但没人能精准预判短期拐点,有券商研报认为底部机会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也有部分专家乐观期待2027年行业全面回暖。
但对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拐点何时来”不如聚焦“核心逻辑在不在”:头部企业的品牌护城河仍在,80%+的毛利率、稳定的现金流仍可持续;估值已回落至合理区间;高分红提供了安全垫,如泸州老窖当前股息率预计超6%,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市场环境下,具备显著的配置吸引力。
投资高端白酒的本质,是做“时间的朋友”。综合考虑利润增长、股息、回购这些因素,保守测算,当前头部酒企未来十年至少仍有10%的年化回报空间。
2013年的茅台、2015年的五粮液,都曾经历此刻的种种质疑,但最终证明,只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稀缺产能、消费者心智占领、渠道掌控力)未被破坏,短期周期波动就只是“价值的试金石”。
当下,这些头部企业仍显示出良好的抗周期能力。
2025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实现营收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公司年初设定的全年营收增长目标为9%,顺利达成阶段性目标。
二季度末合同负债55.07亿元,同比降44.89%,降幅比较明显。预收款的减少,主要源于公司主动为经销商减负,缓解其资金压力,主要对象是系列酒经销商。同期应收票据28.16亿元,同比激增,是酱香酒营销公司放宽回款政策(接受银行承兑汇票)的结果。
两个数据指向同一个事实:茅台系列酒当前面临的渠道压力确实不小。考虑到茅台系列酒仅贡献12%左右的净利润,对贵州茅台整体业绩的影响远没市场担忧的那么大。
2025年上半年,贵州茅台酒类总产量达7.33万吨,同比增长18.6%;其中茅台酒产量4.37万吨,同比增长11.8%。这一双位数增幅无需过度解读,2024年上半年受气温异常影响,部分本应计入当期的产量延迟至6月30日后,导致2024年上半年茅台酒产量基数偏低。从全年看,2025年茅台酒产量大概率与2024年持平,短期的两位数增长不具备持续性。
分产品来看,上半年茅台酒营收755.9亿元(同比增长10.2%),二季度增速甚至提至11%;而系列酒上半年微增4.7%,二季度同比降6.5%,从终端反馈来看,茅台1935价格同比近乎腰斩。
从“茅台酒”和“茅台系列酒”自身的这种分化中,我们也能看出,茅台酒所独有的稀缺性、收藏属性与文化价值,是包括茅台系列酒在内的其他白酒品牌都难以复制的护城河。在当前行业受政策与周期几重压力的背景下,恰恰是这样的护城河,让茅台酒得以抵御短期波动,展现出其他产品难以企及的经营韧性。
对贵州茅台而言,其独特的价格安全垫仍未松动:1169元的出厂价、1499元的官方指导价,与2000元左右的终端市场价之间,形成了清晰的三级价差结构。这种由强品牌力与供需失衡共同构筑的超然市场地位,意味着短期的业绩增速波动、或是行业阶段性调整,都难以真正撼动其长期价值根基。
再看五粮液2025年半年报,五粮液酒(不含浓香酒)渠道库存是行业最低水平之一,合同负债100.8亿元(同比增长23.5%)。如果把“营收+合同负债”看作“真实营收”,其质量甚至能与茅台对标。
五粮液的财务底气也很足:截至6月末,账上货币资金1483亿元,较上年底增20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高达77%,这个比例远超头部酒企的平均水平。
公司分红率从2021年的50%提至2024年的70%,并承诺未来三年维持这一水平,但对比其他公司的分红和回购,五粮液近三年除了常规分红,没有特别回报动作。
当前五粮液动态市盈率约14倍,低于25倍的长期均值。此时若启动特别分红或回购,不仅能提升股东回报,更能向市场传递管理层认可企业内在价值的信号,这是不少五粮液投资者所期待的。
回溯五粮液上市以来的四次半年报利润下滑,前三次最终都成了黄金布局窗口:若在2002年其市盈率约20倍时入手,截至目前股息再投资年化回报率可达17.1%;2014-2015年行业深度调整期,其市盈率最低探至6.8倍,彼时进场的投资者,至今股息再投资年化回报更能达到21.8%。
每一次利润短期下滑,本质都是行业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外部拖累,而非五粮液自身基本面出了问题。无论是品牌积淀形成的消费心智、渠道网络的稳定性,还是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些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未松动,也正是这些核心能力,让五粮液总能在周期低谷后重新回归增长轨道,穿越行业波动。
总之,短期冲击不会长时间持续,随着消费场景修复,高端白酒的核心消费场景的回暖只是时间问题;而当前的行业洗牌,头部企业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为下一轮增长积蓄势能。
对投资者而言,无需被短期批价波动、动销数据或市场情绪裹挟,只需牢牢锚定企业的核心护城河——只要品牌根基未动、盈利能力尚在、长期成长逻辑清晰,就不必畏惧周期的暂时寒冷。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