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说了指数短期支撑看10日和20日均线,目前看即使不能维持在相对最强格局,去找一次20日线也不是坏事儿。无论哪种走势,只要指数没有大问题,短期资金介入较深的板块都是首选,如新能源。比指数更关键的在于板块轮动,如果有序轮动起来,市场氛围依旧可以维持。当前的特点是高位股接力情绪减弱,同概念的低位个股轮动机会相对较多,但只能低吸不能追高。具体看视频!
视频观看:https://mp.weixin.qq.com/s/JRgM7fYYlVq9RFjIg-eqWA
新能源中从光伏锂电轮动风能、储能、绿电等,这属于板块间高低位轮动,光伏锂电中也是相对低位个股力度较强,这属于板块内高低位轮动,这是相对健康的,但也要注意轮动过后短期有调整的可能,通常短期情绪一致过后均需要有释放的过程。当然,短期情绪释放过后仍然要继续寻找机会,新能源赛道不能停止跟踪。
年初以来,在“滚雪球”中一直强调光伏是新能源中景气度排名第一,目前看观点没有改变,景气度继续向好,只是龙头经过近期的连续反弹后,中期性价比相较此前降低,中期逻辑要么等相对充分调整,要么需要出现新的催化剂,比如利润释放超预期或者出货超预期等,这还会在“滚雪球”中跟踪。
锂电由于过去两年充分享受到了行业的高景气度,今年面临增速下降的风险,所以年初把锂电产业链放在新能源赛道的最后一位。不过,从近期产业链调研看,需求比预期的要好,或者说在低预期下有超预期的可能,注意这个前提。
之前认为新能源车提价会影响销量,不过从这几次提价情况看,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比如特斯拉近期再次提价。6月17日中国特斯拉官网Model Y长续航+1.9万元,涨价后售价39.49万元,这已经是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第二次调价,上一次是3月15日,Model 3和Model Y部分车型上涨14000元-20000元不等。此外,美国市场也进行了部分提价,原材料涨价是主因。
虽然连续涨价,但公司在手订单依旧饱满、持续满产满销,长续航版提车周期已排至明年1-3月。5月小鹏、蔚来等新势力的订单也已经恢复至涨价前水平。由于整车厂属于TO C模式,所以议价能力较强,目前看,涨价并未对新能源车销量造成影响,反而景气度还在提升。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均再推出旗舰车型,这其中爆款车型出现的概率也在提升。
虽然4月份受到产能影响产销量较低,但市场知道这是一次性影响,随着5月份电动车销量超预期后,越来越多的数据披露以及产业验证,市场对今年销量给了更高的预期。目前市场预期6月销量在50万+,创出全年单月新高悬念不大,即使7月销量小幅回落,8、9月份还有新高的可能,全年有望超600万,这样就有可能高于此前全年550万的预期。
电动车热销最直接将带动锂电池的需求。排产方面,7月动力电池排产环比20%+,Q3行业排产环比增40-50%,下半年行业景气大概率加速。电池厂商无疑是最受益的,龙头最稳,二线厂商价格弹性更大,反应到股价上也是如此。
短期看,新能源赛道资金力度较强,光伏、锂电、风能、储能、绿电等都会有轮动的机会,要把握强势个股连续调整3天左右后的低吸机会,连涨三天之后不要追,这个节奏很重要。中期看,要以景气度为前提,光伏中组件和逆变器确定性最高,弹性是异质结电池;锂电中整电池和隔膜继续首选,磷酸铁锂和4680技术偏弹性;风能只看海风;储能以电化学储能为主,公司与锂电光伏有重叠;绿电主要是运营商和火电转型企业。上述逻辑和方向一直在“滚雪球”中持续跟踪,接下来还会继续细化。
由于居家办公影响直播,如投资者有问题可给微信后台或服务顾问留言提问,给各位投资者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