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批复首批8家科创板做市商资格

2022年09月19日 08:4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综合整理

热点聚焦:

证监会批复首批8家科创板做市商资格

证监会批复首批8家券商的科创板做市商资格,分别为申万宏源、华泰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东方证券、财通证券、国信证券、国金证券。市场人士指出,科创板做市商制度将加大科创板流动性,促进合理定价,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版太空旅行票价定了!不高于300万

“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表示,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维珍银河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元人民币。

宏观经济

央行: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央行: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央行:坚持以我为主、稳中求进 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工信部: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券商策略

华西策略:“快跌”阶段已过 耐心静待企稳

快速下跌阶段已过,耐心静待市场企稳。近期市场增量资金入市动能不足,存量博弈特征明显。在面临地缘事件、人民币汇率波动、海外流动性紧缩担忧等因素时,市场情绪面对利空信息反应敏感。经历短期快速调整后,市场性价比重新显现,从估值、风险溢价等指标来看,当前A股安全边际较足。快跌后无需过于悲观,国内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环境对A股形成有利支撑。预计后续A股指数“向上有天花板,向下有支撑”为主要特征,建议耐心静待市场逐步企稳。配置上均衡为主,聚焦“3”条配置主线+“1”主题。1)受益于“因城施策”政策持续放松的:地产等;2)高景气度的:新能源、新能源车上下游产业链等;3)后续疫情防控将进一步优化,估值存在修复的板块,如:白酒等。

粤开策略:下探空间有限 关注稳增长和大消费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在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市场继续大幅下行空间有限,短期将以震荡整理格局为主。根据历史复盘数据,重要会议召开前期存在市场维稳需求,股市上行概率更大。建议投资者把握政策窗口期,均衡配置确定性强的优质标的,重点关注政策发力的稳增长主线和受益于经济修复的大消费主线。第一,关注政策发力的稳增长主线。重大会议临近,稳增长政策有望靠前发力,尤其是在执行力度层面有望进一步加强。长期来看稳增长仍将是主线行情,建议关注直接受益于逆周期调节的新老基建以及地产板块中业绩突出、估值较低的标的。另外适当关注具备低估值优势的大金融板块超跌反弹机会。第二,关注受益于经济修复的大消费主线。大消费板块受到经济修复预期影响,在需求边际改善和消费政策刺激双轮驱动下,消费行业有望迎来投资机会。根据携程发布的《2022年国庆预测报告》数据,近期国庆旅游进入稳序增长阶段,日均订单增长速度超过30%;近一周预订国庆出游的订单量,环比增长64%。

广发策略:回调后如何平衡价值与成长?

维持指数“形似慎思笃行、而神不似”的判断,四季度“水到渠成”行情可期。(1)A股表观“盈利底”已确认,中报超预期之下全年A股盈利预测较上半年的悲观预期有所上修,形成分子端的支撑;(2)海外难以持续演绎“紧缩交易”,在经济读数和通胀读数的交织下,四季度再度向“衰退交易”切换,距离海外终结加息的拐点较上半年更近;(3)国内仍处于“宽货币+类资产荒”格局,权益市场持续下行的风险不大。维持8月末以来的风格建议,继续平衡价值与成长风格。(1)“宽货币+弱信用”对小盘有利,而近期地产、基建表征的传统稳增长宽信用政策线索增多;(2)信用利差和小盘表现负相关,而近期信用利差已自2010年以来历史低位震荡上行;(3)价值板块与大盘股的赔率指标均在较极限位置,赔率合意叠加上述胜率的预期转变促发风格均衡;(4)基金配置已有所切换。稳增长政策再度“松绑”带来价值板块胜率改善,建议继续平衡价值与成长风格配置,部分行业的估值已较20年3月新冠疫情前更低,可重点关注相关行业景气预期方面的积极变化。

兴证策略:10月下旬“新半军”或开启新一轮上行

从空间上看,当前“新半军”估值和拥挤度已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估值层面,“新半军”多数子行业均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拥挤度层面,5、6月份的显著上涨使得“新半军”拥挤度一度接近历史高位。但在经历7、8月的震荡、分化后,“新半军”拥挤度整体已降至中等偏低水位,部分细分行业拥挤度更已到达历史低位。从时间上看,10月下旬也是海内外不确定性逐渐消退的节点。市场有望脱离“惊弓之鸟”的状态,并从当前的避险模式回归到聚焦景气、基本面审美的模式中。此外,领先指标同样指向“新半军”10月下旬开启新一轮上行。分析师预期修正强度指标是我们独家构建的“新半军”择时的“秘密武器”,可以领先80个交易日判断“新半军”股价的拐点。这一指标曾精准预测4月底“新半军”的反转。而当前,指标指向“新半军”10月下旬开启新一轮上行。

国君策略:政策供给方式已截然不同 “确定性”回潮

乌云的金边:如何应对复杂的定价环境?在成长之前,加上确定性。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反复提及,上证50/300较低的历史估值提供缓冲垫,存量资金格局下防御性的需求提升以及部分投资者博弈地产政策与“金九银十”,风格阶段均衡的动能来自于交易的边际而不是预期收益的提升,意味着价值板块很难“抱团取暖”,以及在交易上将要求加大交易频率、交易底部弹性却很难系统性的配置。短期市场风格阶段性均衡之后,由于新旧分化以及政策供给的根本性差异,加上博弈政策的投资者预期的落空,我们认为市场风格后续会向成长重新聚焦。但是往后看的成长与5-7月的成长有何差异?尤其是如何在经济预期的下修,风险评价上升以及风险偏好的下降的复杂环境的“乌云”当中,寻找到股票投资上的“金边”,我们认为选股的关键是在于成长之前加上确定性,一方面来自于政策供给与尤其行业成长的确定性,主要在科技制造;另一方面围绕能源转型的过程当中,能源保供以及传统能源的升级正在成为新的边际增量。

西部策略:国庆节前保持谨慎 关注自主可控方向

从历史经验来看,过去10年国庆长假前A股市场往往出现市场流动性收紧,成交量萎缩的格局,同时市场面临调整风险,直到节后风险释放后市场情绪才出现明显回暖,投资者节前仍需保持谨慎。关注成交萎缩带来的市场负向反馈。国庆长假前市场情绪偏向谨慎,成交量或有进一步收缩压力。对于流动性较为敏感的高估值板块仍然需要关注预期扭转后的负向反馈。价值板块估值切换行情有望出现在三季报公布后。从本质上来讲,市场对估值切换进行交易的是业绩切换到次年而腾挪出的估值提升空间,其交易逻辑需要同时满足盈利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两个条件。而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整体经济复苏偏弱,叠加疫情散点式反复,对于中期经济预期仍然造成一定扰动,后续价值股的切换仍然需要保持耐心。

国海策略:为什么价值风格容易四季度崛起

2010年以来的12年中,除了2010年、2015年及2021年,价值板块均能在四季度中取得相对收益。具体来看,2011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及2017年第四季度,大盘价值相较于小盘成长均取得超过5%的相对收益,其中2014年大盘价值相对收益高达56.8%。2013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第四季度则是价值板块小幅占优。市场对来年“开门红”的经济回升预期、全年“完美收官”下带来的政策发力冲动,使得价值板块在四季度更具进攻属性,且进攻思路主导下价值更易显著跑赢,兼顾绝对和相对收益。基本面来看,消费+开工旺季及经济回升预期是价值行情演绎的“温床”,典型如2016年、2017年及2020年四季度。政策层面来看,四季度政策转向宽松或稳增长政策发力是价值上攻的主要推力,如2011年及2013年Q4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政策酝酿转向,2012年及2014年Q4则正处稳增长集中发力阶段。

海通策略:本轮调整已步入尾声 价值搭台成长唱戏

经历7月5日以来的调整,A股估值回到4月底。最近一周市场跌得比较急,上证50当周最大跌幅为3.7%,沪深300为4.7%,创业板指为7.9%。实际上,市场自7月5日就开始调整,指数跌幅已经较大,截至22022年9月16日(下同)上证50最大跌幅为13.1%,沪深300为13.2%,创业板指为18.0%。9月16日上证50指数盘中更是跌至2678点,已经逼近4月27日的2668点,这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市场跌破前低的担忧。除了上证50,其他指数仍高于4月底的低点,但是各个指数的估值很多已经回到4月底的水平了,4月26日全部A股PE(TTM,下同)/13年来分位数为15.2倍/26.3%,沪深300为11.2倍/25.9%,创业板指为40.1倍/13.4%,而全部A股最新值为16.8倍/32.7%,沪深300为11.5倍/26.8%,创业板指为44.9倍/25.8%。同时,从风险溢价看,当前全部A股风险溢价率为3.28%,接近4月26日的3.75%,上证50风险溢价率更是已经高于4月底的水平,沪深300指数已经等于4月底的水平,可见当前市场的风险已经释放得较为充分。

中金公司:成长风格偏弱态势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A股市场估值已经偏低,成交持续缩量表明市场情绪已接近历史区间极致水平;市场流动性条件也较为宽松,对市场中期前景不宜过度悲观,整体先求稳,再求进,注意保持灵活性、把握市场节奏、注重结构。配置上,低估值、稳增长相关板块仍有相对表现;成长风格偏弱的态势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中信证券:建议坚定“热切冷” 重心继续转向部分前期偏冷门行业

9月以来,海外快速加息预期持续升温,贸易争端扰动密集出现,增量资金有限,持仓结构失衡,激烈预期博弈加剧市场波动,当前市场状况优于4月,存在左侧配置机会,但最稳妥的右侧入场时机预计还在10月份。从近期扰动因素来看,美国通胀超预期引发快速加息预期升温,并加剧短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贸易相关摩擦频繁出现,引发投资者对外需稳定性的担忧。从股票市场流动性来看,增量资金流入继续放缓,存量资金仓位仍保持中高水平,持仓结构依旧失衡,“热切冷”仍在进行中,基于预期的博弈交易持续活跃,加剧市场波动。从市场节奏上来看,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合理,绝对吸引力略逊于2018年末,存在左侧配置机会,但我们认为在10月份经济、政策、盈利预期明朗,同时外部地缘扰动因素落地后,右侧入场更为稳妥。配置上,建议坚定“热切冷”,重心继续转向部分前期偏冷门行业。

行业动向:

6只硬科技ETF产品快速获批

近日,6只主题指数ETF产品迅速获批,分别是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华安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南方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博时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华夏中证机床ETF、国泰中证机床ETF。6只产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引导资金投资于芯片、新材料、工业母机等硬科技领域优质上市公司,对于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和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公司:华特气体、芯源微、格林达、图南股份、海光信息、东方中科

工信部正在研究推进eSIM应用

工信部目前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终端厂商中,苹果与OPPO本月已推出相关新品。在美国销售的iPhone14系列全部移除SIM卡槽,完全依赖eSIM技术。此外为推广这一技术,苹果还在9月15日发文,力图展示eSIM技术的优势。eSIM卡是直接焊在设备主板中无法拆卸的,优势在于能够显著缩小卡片尺寸,降低功耗,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安全灵活变更不同移动运营商的服务。

相关公司:天喻信息、恒宝股份、东信和平、思特奇、紫光国微

碳酸锂重返50万 下游采购量未因高价减少 保供成首要任务

时隔五个月,碳酸锂重返50万/吨,但锂电产业链的采购并未因高价而削减。财联社记者近日调研获悉,能交出零单的大锂盐厂微乎其微,“电碳有货轻松卖出51-52万元/吨”。回看今年年初碳酸锂首破50万元/吨时,锂电产业链充满异见,锂价高企被下游拒绝传导的传闻甚嚣尘上。现如今,下游正极材料厂则对高价锂盐的排斥心理有所减弱,正极材料厂普遍反映“保供”为主。

相关公司:光新股份、唯赛勃、盐湖股份

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取证交付

9月15日在沪开幕的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总设计师吴光辉透露,中国商飞已完成C919大飞机取证前的试飞任务,今年内将取得民用航空器适航证,并交付给首家客户——中国东方航空。目前C919飞机已有28家客户,累计订单815架。

相关股票:图南股份、高研钢纳、广联航空、中航电测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上半场”,将智能网联汽车比作“下半场”,那么中国汽车行业的“上半场”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决定胜负还在“下半场”。苗圩表示,L2级自动驾驶不是终端,实现无人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目标。智能网联汽车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性高,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有机遇,更具有挑战。当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应该乘势而上,加快智能网联发展。

相关公司:盛路通信,虹软科技、路畅科技、高新兴、星宇股份

公司动向:

光大证券:零售数据弱恢复 大众化消费或将成为主流

中创新航:宁德时代专利诉讼未对上市造成实质影响

中国电信:本次火灾事故预计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财务指标产生重大影响

赛力斯: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订立战略协议

晋控煤业:控股子公司塔山煤矿停产

盐田港: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股票停牌

靖远煤电: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获得甘肃省国资委批复

康华生物:已完成对厂房设施等升级更新 9月19日恢复生产

中国银河: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获批

七彩化学:与美联新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

凯普生物: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109%-124%

中工国际: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旅游和文化遗产部签订合作协议

浙江东日:拟终止收购温州市现代冷链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权

齐翔腾达:公司高管增持公司股份

科华数据: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

宏英智能:全资子公司拟参与投资设立私募投资基金

中岩大地:控股子公司获得建设资质证书

凯莱英:终止收购境外公司Snapdragon股权

以上内容来自公开信息及券商报告,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立场,文中涉及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