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佳蕊
汽车智能化转型是一个大趋势,正在重塑汽车、出行和道路运输行业,这些市场在2023年的全球规模达到13万亿美元。
前不久,证监会发布了我国最大的自动驾驶公司Horizon Robotics(以下简称“地平线”)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根据发布信息显示,此次地平线拟发行不超过11.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备案通知书
来源:证监会网站
驾驶自动化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随着算法、软件和处理硬件的迅猛发展,智能汽车上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AD)的应用正快速普及,驾驶自动化正在重塑汽车行业。ADAS是指协助驾驶员完成各种驾驶任务的技术及功能,例如车道偏离警示、车道居中、自适应巡航控制、自动紧急制动等;AD是指与高级辅助驾驶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技术及功能,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全自动驾驶,即车辆可以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行。
目前,应运而生的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本质是把导航和辅助驾驶结合)功能已能实现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而配有NOA功能的智能汽车可以在最小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行驶于复杂的路况,大大减少了驾驶所需要的精力。当前,主要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一直以NOA功能作为最新车型的关键卖点之一。
来源:灼识咨询、招股书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新车市场,2023年的新增乘用车销量为2170万辆,其中智能汽车为1240万辆,渗透率达57.1%。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6年中国智能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204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81.2%,到2030年,预计销量将增加到2980万辆,渗透率将增加到99.7%。预计到2027年,中国乘用车部署的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将有接近一半是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而到2030年,此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远快于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的渗透速度。
来源:中国银保监会、灼识咨询、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已实现量产,并迅速成为最新车型的标配。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3年全球及中国的高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均超过50%,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人民币619亿元,并预计将以49.2%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30年增长至人民币10171亿元。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高阶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迭代及演进,以及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未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预计将快速实现商业化,从而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估值高达620亿元
招股书显示,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余凯于1998年7月和2000年6月分别获得南京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并于2004年7月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余凯在计算机工程领域拥有约25年的研发经验,已发表超过100篇论文,被引用达3万次以上。
在创立地平线之前,余凯在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其于2013年百度发起中国首个自动驾驶项目之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入百度前,余凯在德国和美国的12年间曾担任多个关键研发职位,包括Siemens Corporate Technology神经计算部门的高级研究科学家、NEC Laboratories America媒体分析部门主管。
2015年,余凯联合同期在百度任职的两名同事黄畅、陶斐雯一起创立了地平线。值得一提的是,黄畅是计算机工程领域的顶尖研究员,分别于2003年7月、2005年7月、2007年7月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作为业界及学术界知名专家,其拥有超过80项国际专利。
在加入地平线前,黄畅在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担任Baidu USA LLC首席架构师,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担任百度主任研发架构师,还曾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担任NEC Laboratories America硅谷实验室的研究员。
而陶斐雯系美国西北大学综合营销传播学理学硕士,曾担任Foote Cone and Belding Limited的高级分析师,以及谷歌总部的销售及运营团队。截至招股书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以及联合创始人黄畅、陶斐雯分别拥有地平线16.95%、3.82%、1.66%的股权。
融资方面,从2015年9月到2023年12月,地平线共完成了11轮的融资,吸引了众多明星资本的参与。
地平线成立后仅两个月,便于2015年9月完成了首轮融资,投资人包括五源资本、高瓴、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线性资本、创新工场及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在随后的融资轮次中,地平线还吸引到了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中国一汽等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英特尔、SK Hynix等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以及宁德时代、立讯精密、星宇股份、韦尔股份、舜宇光学等产业链上重要企业的纷纷加入。
2023年12月,地平线完成最后一轮融资后,投后估值高达8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0亿元)。
来源:招股书
事实上,地平线之所以能够吸引到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并获得如此高的估值,还要归功于其产品和技术在市场上的卓越表现。
根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地平线成功发布了其第一代BPU(Brain Processing Unit),紧接着在2017年推出了首款硬件处理平台——征程,这两款产品为地平线打开了自动驾驶行业的大门。2020年,地平线的征程2芯片在长安UNI-T和奇瑞蚂蚁两款车型上实现了国产AI芯片在智能座舱和高级别辅助驾驶领域的首次量产应用,标志着公司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2021年,理想汽车的理想ONE搭载了征程3的Horizon Mono,再次实现了量产首发。随后在2022年,荣威RX5、理想汽车理想L8 Pro分别搭载了其征程3、征程5的Horizon Pilot的量产首发。截至2024年,地平线处理硬件的累计交付量已达到500万台。
高研发、快增长的待盈利企业
在经营数据方面,地平线的收入在持续增长,不过经营状况则一直处于“高投入、高毛利、高亏损”的“三高”状态。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实现的收入分别为4.67亿元、9.06亿元、15.52亿元,2022年和2023年的收入年增长率分别为94.1%和71.3%;同期毛利分别为3.31亿元、6.28亿元、10.94亿元,对应毛利率较高且稳定,分别高达70.9%、69.3%、70.5%。
来源:招股书
尽管地平线的营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公司仍旧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根据招股书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分别录得亏损20.64亿元、87.20亿元、67.39亿元;同期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11.03亿元、18.91亿元、16.3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总额超175亿元,累计经调整亏损净额超过了46亿元。
来源:招股书
地平线在招股书中表示,其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竞争激烈且复杂,需要进行大量前期投入,并且其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规模经济效应尚未释放。与此同时,采用权益法入账的分占投资业绩亏损金额大,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较大,也是导致其亏损的重要因素。但其表示,未来几年计划通过扩大收入规模、维持毛利率水平、提升经营杠杆及合营企业酷睿程的经营提升来实现收支平衡并实现盈利。
从研发投入来看,地平线一直在研发工作上投入大量资源。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研发开支分别为11.44亿元、18.80亿元、23.66亿元,分别占当期收入的244.97%、207.51%、152.45%。对此,地平线表示,我们所处的产业面临着快速的技术变革,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我们需要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包括财务资源)以取得技术进步,以扩大我们的产品范围并使我们的解决方案在市场上具有创新性及竞争力。因此,我们预计我们的研发费用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其研发团队来看,截至2023年末,地平线拥有1478名全职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1.5%。对此,地平线表示,其专注于建立及维持大量有才华的研究人员以推动研发工作。截至2023年末,地平线74.0%的研发人员拥有研究生学历,并且其研发团队均由创始人余凯和黄畅领导。
得益于巨大的研发投入,目前,地平线为中国前五大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2023年解决方案装机量计算,地平线为中国本土OEM的第二大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21.3%,同比大幅提高超17个百分点。按2023年解决方案总装机量计算,地平线为中国第四大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9.3%。
截至2023年末,地平线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已获得24家OEM(31个OEM品牌)采用,装备于超过230款车型,所有十大中国OEM均已选择其解决方案用于乘用车型的量产。仅在2023年,就获得了超过100款新车型定点,主要客户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理想、蔚来、大众等。
不过,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地平线表示:“倘我们未能以及时且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改进现有解决方案及引入新解决方案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或行业创新的步伐,则我们的竞争地位将受到影响,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股上市公司2024三季报显示,A股整体的盈利情况已出现边际企稳回升。主板业绩优势继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占优。科技延续分化,消费保持韧性,金融明显修复。三季报显示一些行业有着很高的配置价值。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