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能科:上半年扣非净利同比增23.82% 多措并举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4年09月02日 16:48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8月29日,绿色能源服务商——协鑫能科(002015.SZ)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3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23.82%。同期,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为9.16亿元,同比增加18.6%,销售毛利率也进一步提升至25.36%。

对于盈利水平的双位数提升,公司表示,上半年煤炭等燃料价格同比下降,存量电厂业绩同比有所提升。公司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与投建,分布式光伏电站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提升。同时,在国家绿色低碳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在调整融资结构和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财务费用同比有所下降。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带来历史性机遇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环比增长5.08pct至56.8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9日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到2035年,中国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加速向主体能源迈进,新型电力系统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强支撑。本世纪中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支撑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同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也提出,重点开展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等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这无疑为协鑫能科等相关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协鑫能科锚定双碳战略目标,不断加大风光储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网总装机容量为4950.3M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1777.14MW、光伏发电1647.31MW、风电817.85MW、垃圾发电149MW、燃煤热电联产209MW、储能350MW。公司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为56.83%,环比一季度末增长5.08%。

此外,公司在西南地区布局的首个风力发电项目——重庆石柱七曜山玉龙73.95MW 风电项目全容并网,可促进重庆市能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户用光伏业务上,上半年“鑫阳光”业务新增发货 27939户,共898.81MW,新增并网22301户,共计684.82MW。而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业务上,新增建设301.68MW,新增并网111.87MW。

“能源+算力”融合推进电力高质量发展

延伸多元化综合能源服务

伴随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以及算法模型参数量和复杂度不断提升,数据中心数据吞吐量、计算量不断增长,用能需求也随之增长,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创新对于落实国家战略、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

协鑫能科以售电为切入点,拓宽业务渠道,拓展多元场景应用服务,推进综合能源服务多元应用。今年上半年,公司市场化交易服务电量131.53亿kWh,配电项目累计管理容量3204MVA,同比增长超50%,浙江和四川售电市场业务全面开展,服务用户超600家;公司绿电交易2.33亿kWh,国内国际绿证对应电量合计1.77亿kWh,辅助服务响应电量累计约1400万kWh。此外,公司全面开展碳资产管理、碳中和认证、绿电、绿证交易等碳中和服务,并拥有国家“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一级资质,用户侧管理容量超1500万kVA。

截至报告期末,协鑫能科成功投运了超千P的算力资源。同时,公司还储备了一定量的库存算力和在途算力,以满足公司能源+算力协同发展的需求。

持续延伸至能源应用端

打造“光储充”一体化补能业务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增加、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的建立以及创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传统电力企业进入负荷端,分享电力在负荷端的高附加值。而充电设施则可作为负荷与电动汽车及电网联动,也可通过光储充一体化进行源荷互动,还可通过虚拟电厂方式参与电力交易和辅助服务。

资料显示,协鑫能科光储充一体化业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城市,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开发团队,并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项目开发管理模式,截至2024年7月底,公司累计开发直流快充10419枪(折算60kW/枪),已投建(开工及投运)2753枪,上线投运1168枪。

在换电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7月底,公司在运营换电站共计57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1.4万辆和59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8%和31.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6.4%。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充电桩和充电场站的需求。

面向未来,协鑫能科将继续以“源-网-荷-储”“光-储-充-换-算”“源-网-售-用-云”等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转型升级的多元应用场景的经营模式,保持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培育新增长动能。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