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团队在创新药推广和医院准入工作的稳步推进,公司创新药替戈拉生片的市场份额已显著提升,渠道覆盖也持续扩大,2024年底进院数量同比激增130%,快速抢占终端市场,在报告期内销售量同比增加。
4月21日晚间,罗欣药业(002793.SZ)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7亿元,同比增长11.99%,实现归母净利润-9.65亿元,亏损原因主要系创新药推广长期且复杂,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同时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公司结合上药罗欣的业绩完成情况及未来预期,根据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对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确认为当期损失。
同日,罗欣药业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收4.83亿元,归母净利润565万元,成功扭亏为盈。而且,报告期内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高达1.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亿元,资产负债率一季度也较2024年末减少2%,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回正,债务风险减少。
可以看出,罗欣药业基本面迎来重大向好变化,创新转型成效已凸显。伴随后续重点产品逐步放量、商业化体系持续完善,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
资料显示,罗欣药业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于消化、呼吸、抗肿瘤等优势领域,公司市售产品150余个品种,拥有替戈拉生片、注射用美罗培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等主导产品,其中替戈拉生片是国家1类创新药。截至目前,公司连续18年蝉联“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连续14年获得“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殊荣。
聚焦主业,坚定创新转型
在仿制药价格战愈演愈烈、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正成为医药企业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引擎。同时,国家政策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新药审评审批流程不断优化,缩短了药品上市周期,为创新药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在此背景下,罗欣药业顺应行业趋势,坚定推进公司创新转型。
一方面,公司加速创新研发、自建直营团队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另一方面剥离非核心资产,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持续提升经营质量。
2024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罗欣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其全资子公司乐康制药100%股权。乐康制药近年来持续亏损,剥离该资产不仅有助于改善公司财务结构、回笼资金,也将进一步集中资源投入创新药业务,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这已不是罗欣药业第一次进行资产剥离。早在2022年,罗欣药业便将下属子公司山东罗欣医药现代物流有限公司70%股权以4.15亿元的价格转让予上药控股。通过一系列“减法”操作,公司持续优化资产结构,进一步将资源聚焦到核心业务上,加速公司创新药的研发与商业化。
2024年报显示,罗欣药业核心业务医药工业实现营收23.57亿元,同比增长13.66%,占比由87.72%成功上升至89.02%。
报告期内,为更好的推进公司创新转型战略,同时提高员工凝聚力,罗欣药业还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显示,该员工持股计划拟持有的标的股票数量不超过2602.7861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39%。同时,该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作为解锁条件之一,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达成经营效率的持续提升。
创新药渐进收获期:替戈拉生片进院数量翻倍
作为一家深耕医药行业30余年的老牌企业,罗欣药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转化。
2022年,罗欣药业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新药替戈拉生片获批,实现了公司1类新药“零”的突破。该产品是中国首款自研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实现了从原料到制剂的自研自产,同时是山东省首个化学1类创新药,属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随后在2023年、2024年,替戈拉生片又分别新增“十二指肠溃疡”适应症及“与适当的抗生素联用以根除幽门螺杆菌”适应症获批上市,十二指肠溃疡适应症被新增纳入2024年医保药品目录,充分展现了罗欣药业在消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布局,更彰显了公司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
产品层面,作为新一代P-CAB类抑酸药物代表,替戈拉生片凭借30分钟快速起效、持久抑酸、有效控制夜间酸突破等突破性特性,精准匹配临床未被满足的抑酸治疗需求,在胃食管反流病等适应症中展现出优于传统PPI的疗效优势,逐步打破医生处方惯性并建立差异化认知。
市场推广层面,罗欣药业依托自建直营团队开展深度学术推广,通过循证医学研究传递产品临床价值,结合医患管理强化用药体验反馈,同时加速医院准入实现规模化覆盖——2024年底进院数量同比激增130%,快速抢占终端市场。
罗欣药业2024年年报称,产品竞争力与渠道渗透力的协同作用,驱动替戈拉生片在PPI主导的抑酸药物市场中实现高速替代与份额扩张。公司消化系统类药品2024年营收8.18亿元,同比增长43.11%,进而拉动整体营收增长。
罗欣药业4月15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随着商业团队在创新药推广和医院准入工作的稳步推进,公司创新药替戈拉生片的市场份额已显著提升,渠道覆盖也持续扩大,在报告期内销售量同比增加。
正是在替戈拉生片快速放量助力下,罗欣药业今年一季度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创新产品研发管线稳步推进
罗欣药业加速创新转型,坚持“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双轨并进,聚焦于消化、呼吸、抗肿瘤等优势领域,创新科研成果不断落地。
除替戈拉生片已获批三个适应症(RE/DU/HP)之外,其注射剂型——注射用LX22001的研发也在持续推进,目前已有三个适应症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分别是(1)本品可作为当口服疗法不适用时,用于下列病症的替代疗法: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2)消化性溃疡出血;(3)预防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注射剂产品上市。其中应激性溃疡出血是ICU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可使病死率显著升高,高达50%-80%,亟需更安全、起效更快的抑酸药物。该注射剂型获批上市后将为ICU危重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将成为罗欣药业新的重大增长点。
消化领域,普卡那肽片Ⅲ期临床研究报告已完成定稿,正在进行地产化落地,适应症为功能性便秘,作为国内首个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该药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该类药物在美国销售额已突破28亿美元,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普卡那肽片有望成为罗欣药业继替戈拉生片之后的又一重磅创新产品,推动公司创新药收入“多点开花”。
近年来,在国民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以及压力不断增加背景下,国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导致的消化类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使得我国消化类药物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消化类药物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前瞻布局FMT,打造新增长点
在加码创新药自研之外,罗欣药业也在积极推进创新产品的合作开发、成熟产品的授权引进、自有产品的海外布局,助力公司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报告期内,罗欣药业与国际领先的AI+BT微生态研发企业深圳未知君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于2024年6月就肠道菌群移植技术(FMT)在合作区域内合作范围的独家代理经销合作达成一致意见。目前,肠道菌群移植已在多达85种疾病中得到有效应用,包括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自闭症等,患者基数庞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据了解,当前正在与未知君推进FMT全国医院终端准入工作和科研合作,近期大型三甲医院将陆续开展招标工作,公司销售团队已完成投标策略部署,积极推动该技术规范化应用场景落地。
罗欣药业2024年报表示,FMT技术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罗欣药业认识到FMT在未来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潜力,计划逐步进入该领域。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行业规范的建立,FMT 有望成为消化领域的主流治疗方法之一。罗欣药业计划在该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逐步开辟新市场,推动其应用于更多肠道微生态失衡引发的疾病治疗中。
随着2025年第一季度成功扭亏,罗欣药业正逐步走出转型“阵痛期”,进入“业绩兑现期”。从剥离非核心资产、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到创新药加速商业化落地、前瞻布局“FMT”赛道,公司正用一系列坚定行动,构建起属于本土药企的创新转型突围样本。未来,随着核心产品放量提速、多元化增长路径逐步打开,罗欣药业有望在更广阔的市场中持续释放长期价值。
罗欣药业明确制定了2025年度详细的经营计划。第一,营业收入目标:2025年度预计同比增长15%,其中消化类药物贡献增长占比超过60%。第二,利润目标:公司力争实现扭亏为盈,通过提升仿制药业务的供应链效率和创新药物的市场推广实现稳定盈利。第三,研发投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推动公司管线的创新和产品的商业化进程。第四,成本控制:通过优选供应商、先进制造技术的迭代等措施来提升供应链整体管理效率,进一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公司明确指出,以上经营计划并非业绩承诺,投资者需理解经营计划与实际经营结果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