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领域涌现黑马赛道,这家龙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年连涨!

2025年05月15日 16:3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文丨张桔 编辑丨谢长艳

在医药生物产业链中的中药子行业中,中药贴膏赛道是相对小众的领域。在这条市场规模大约百亿的赛道中,却诞生了几家颇具特色的上市公司,比如市值超千亿的云南白药、两家具备核心产品市值破百亿的奇正藏药和羚锐制药、生产丁桂儿脐贴的亚宝药业等等。

​中药领域涌现黑马赛道,这家龙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年连涨!

来自米内网的数据显示,中成药贴膏剂在近年中国零售药店(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终端市场规模持续扩容,销售额均超过50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2.01%。具体到产品层面,从TOP20来看,近年来前三的位次几乎没变,分别是消痛贴膏、通络祛痛膏、云南白药膏,它们分别来自奇正藏药、羚锐制药、云南白药三家龙头公司旗下。

进一步放大看这一领域,如果不考虑公司市值的因素,比如生产丁桂儿脐贴的亚宝药业、新进获批小儿牛黄退热贴膏的健民集团等等,它们都在消费者心中具备一定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此外,从2024年的情况来看,终端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同样是一匹黑马—养血调经膏,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在拿到其批文的三家企业中份额最大,其仅在去年上半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同比增长达383.68%,是TOP20中增速最快的产品。

在书面回复时,鹏华中药ETF基金经理林嵩指出,从政策角度来看,贴膏归属于中药享受到国家自上而下对中药整体产业的支持,但是这几年也看到国家开始对某些中药品种进行集采。从产品供需角度看,一方面,竞争格局的变化可能在某些化学贴膏产品上会体现得更明显,如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已有4类仿制药过评且已有非常多的药企提交了仿制申请;另一方面,从长期增长角度来看,老龄化趋势会是相对确定对某些品类带来长期用量的增长,如心脑血管、骨骼肌肉、镇痛风湿等疾病领域的产品。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之所以中药贴膏用户黏性增强,过去是一次性止痛。但从目前来看,很多产品会趋向于往长期调理方面去看齐,而复购率比较多的主要还是一些慢性疼痛的患者,由于关节炎、腰椎病等等,他们长期会使用这样的产品。同时还有一些疗效比较好的产品,随着品牌效应越来越强,增加了社交推荐的复购情况。另外近几年还有一类比较典型的是治未病的产品,诸如暖宫等广受年轻人的欢迎。

不仅“两只老虎”形象闪耀

羚锐制药五大品牌走俏 矩阵化优势深入人心

先看凭借“两只老虎”系列走红的羚锐制药。公开资料显示,1992 年 6 月河南省信阳羚羊山制药厂与香港锐星企业公司合资共同成立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994 年 10 月公司成功研发骨质增生一贴灵(后正式名为通络祛痛膏),弥补国内同类型产品市场空白,由此开启国内贴膏剂市场龙头地位征程。1999 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2000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首家橡胶膏剂上市企业。

打开公司网站,就“两只老虎”的核心产品来说,处于核心位置的是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麝香止痛膏,主画面带有两只威风凛凛的国画老虎形象,因良好的疗效和惠及老百姓的价格,深受众多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为居家常备膏药产品之一。此后,这一系列又陆续增加了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等多类型产品,组合成产品矩阵。

​中药领域涌现黑马赛道,这家龙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年连涨!

(图片来自官网)

此外,在公司官网的贴膏剂事业部产品展示中,总共列出11项产品图片。除去两只老虎系列的四项外,另外的几款是气管炎橡胶膏、舒腹贴膏、辣椒风湿膏、麝香止痛贴膏等等。(实际上,公司所着力打造的另一条线小羚羊也在消费者中具备了一定知名度)

根据米内网数据,从中药贴膏剂集团TOP20来看,羚锐制药有5个品牌上榜。具体说来,通络祛痛膏是其独家产品,该产品近年在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突破5亿元后,2024年再度增长近8%;此外,壮骨麝香止痛膏、麝香壮骨膏、舒腹贴膏、伤湿止痛膏也榜上有名。

2025年3月14日至18日,第十届中国健康商品交易大会(西鼎会)在浙江湖州举行,备受业界瞩目的“西鼎奖·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畅销产品”榜单揭晓,公司旗下两只老虎®壮骨麝香止痛膏与羚锐®通络祛痛膏双双荣膺该奖项,展现了在零售终端的强劲竞争力和良好消费者口碑。

从财务报表看,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01亿元,同比增长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3亿元,同比增长27.19%。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11年以来,该公司已经实现营收14连涨。同时从2018年到2024年,归母净利润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角度,在现有的百余品种中含有13个独家的品种。

进一步看公司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1亿元,同比增长12.29%;归属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3.89%。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产业内人士点评,羚锐制药贴膏产品矩阵形成,第二曲线显现,再加上费用管控优秀,尽管赛道壁垒不高但备受投资者青睐,股价快速翻倍。

在书面回复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近年来,部分中药贴膏产品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医保目录)以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药目录)。例如,羚锐制药的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入选了这两个目录。这使得产品在医院端的使用和销售得到了保障,因为医保报销政策使得患者使用这些贴膏产品的成本降低,从而扩大了市场覆盖面,增加了产品的可及性。

奇正藏药去年业绩创新高

线上渠道销售成效显著

再看同样规模超过百亿的奇正藏药,从财报的业绩来看,劳动节前该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3.38亿元,同比增长14.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微增0.1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15.09%;基本每股收益为1.0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07%。

​中药领域涌现黑马赛道,这家龙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年连涨!

(图片来自京东商城)

财报显示,2024年奇正藏药多类产品市场覆盖率提升,销售同比增长,消痛贴膏、白脉软膏、如意珍宝片、十味龙胆花、六味能消片、红花如意丸等发展态势良好,公司全域营销成效显现,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31.5亿元。

5月12日,奇正藏药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2024年度,公司线上渠道(B2C、O2O)交易人数增加超85万人,销售金额显著增长,占零售业务板块收入比重逐年增大,但线上渠道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仍较小,不足10%。作为公司战略举措之一,公司将持续深入拓展O2O和电商渠道,搭建线上产品供应链体系,建立线上渠道多元业务合作模式。

谈到奇正藏药,普通老百姓无疑会想到公司的大单品消痛贴膏。消痛贴膏是奇正藏药的独家产品,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该产品在2024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超过9亿元,是中成药贴膏剂TOP1产品和品牌。

对于该产品,公司方曾对外公开表示,消痛贴膏作为公司明星产品,融合藏药经典验方和先进的真空冻干和低温粉碎现代制剂技术,凭借专利技术发明和产业化能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疗效,改善患者使用体验,正式拉开了藏药工程化大幕。未来,公司将在骨骼肌肉领域,坚持围绕核心产品消痛贴膏,稳定其市场份额,并加快骨骼肌肉领域产品矩阵推广,重点推动铁棒锤止痛膏、青鹏软膏、白脉软膏、如意珍宝片等品种增长。

谈到奇正藏药时,柏文喜指出,奇正藏药的财务状况也较为稳健,其贴膏剂产品的毛利率也较高,这为其提供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奇正藏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藏药配方和品牌影响力。消痛贴膏作为其主打产品,凭借藏药的独特疗效和品牌口碑,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奇正藏药也面临着产品结构亟须迭代的问题,新竞争对手的涌入对其市场份额构成一定威胁。

不过,上述不愿具名的产业内人士分析,奇正藏药身处毛利率超过80%的稀缺藏药赛道,凭借独家生态位打造的成熟品种持续贡献现金流,收入在2019年—2024年保持超过10%的年复合增长,基本属于行业里的中高速水平。但公司也有隐忧,2024年其销售费用11亿元,同比增长13.5%,销售费用率47.46%。

云南白药膏携手创可贴入选独家品种

亚宝药业的丁桂儿脐贴或成为“黑马”

作为云南白药无锡药业的云南白药膏,其长期与上述两家公司的核心大单品并列三甲。而在米内网公布的10个独家品种中,云南白药无锡药业的另一款产品云南白药创可贴也榜上有名,且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云南白药膏是增速最快的独家产品。从2024年年报表述来看,云南白药创可贴占外用止血类(含药)创可 贴零售市场份额 72.4%,市场排名第一。

从公开资料来看,作为云南白药下属子公司,云南白药无锡药业专业负责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膏和其他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供应。从2024年业绩看,这两款药物隶属于药品事业群,其是云南白药核心业务板块。该板块在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24亿元,同比增长11.8%。

不过对于中药贴膏的市场地位,业内专家存在不同见解。柏文喜指出:“云南白药作为大型医药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良好,但在中药贴膏领域的表现不如其在其他领域强势。就竞争优势而言,云南白药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研发实力较强,其在中药领域的深厚底蕴为其在中药贴膏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在中药贴膏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其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力度相对不足,导致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较慢。”

张毅也指出:“作为中药领域的老品牌,云南白药的市场知名度很高。但同时它的主业覆盖面很广,未来中药贴膏是否会在公司主业大盘中占据足够重要的地位尚不能下结论;而且,企业未来还存在一些并购,中药贴膏业务存在被边缘化的可能,持续性尚待考量。”

对比而言,山西亚宝药业的核心产品丁桂儿脐贴似乎更被看好,上文提到的舒腹贴膏就是力图分羹丁桂儿脐贴的竞品。但有同时用过两款贴膏的孩子家长表示:“还是前者打开后就能闻到浓浓的药香,而且从驱寒和暖肚的效果来看,似乎也还是前者更胜一筹。”

去年底时,亚宝药业董事长公开对外表示:“作为一家老牌中医药龙头企业,自1978年创立以来,亚宝药业经历了多次跨越式发展,丁桂儿脐贴已成为中国工业化生产儿科脐贴的第一品牌。公司在儿科领域已经拥有多个主打产品,未来将更加聚焦儿童药,并将“丁桂儿童药做到中国第一”作为公司未来5~10年的一大战略。同时,集中资源力争打造出3—4个10亿元级大品种,以及多个梯度品种,将亚宝打造成儿科第一品牌。”

​中药领域涌现黑马赛道,这家龙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年连涨!

(图片来自京东商城)

至于二级市场投资者如何来筛选这一赛道标的时,林嵩指出,从标的角度,唯一要看的指标是估值。从渠道角度,我们会倾向于选择院外占比较高的品种(没有中介、更接近消费品属性);从产品角度,我们相对喜欢的适应症是骨骼肌肉疾病相关的(如风湿、关节炎、肌肉疼痛、肿胀等),这个品类大趋势上会受益于老龄化需求。当然,独家品种如痔疮贴膏,长期销售收入增速也能达到10%,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产品。而商业模式上,除了渠道、需求角度,可能更重要的是在供给端的竞争格局的变化,而对于药品来说就存在专利保护的问题,即在做产品收入的增长预测时需要关注专利到期后的格局变化。对于中药产品来说,比较好的一点是有行政保护制度《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对独家品种有较长的保护期限,而且也有较有利的续展规则。

(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责任编辑:w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