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抗生素中间体龙头企业川宁生物(股票代码:301301)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4,858.40万元,2025年半年度业绩短期承压。尽管短期业绩面临压力,公司仍在核心技术建设、智能制造升级与合成生物学布局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展现出较强的战略定力和产业纵深能力。
主营业务结构稳健,多类产品线并行发展
从收入构成来看,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和青霉素类中间体仍是公司核心产品。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比38.30%,头孢类中间体占比26.03%,青霉素类中间体占比34.56%,其他产品占比1.11%。公司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青霉素类产品销量与价格波动影响,同时新产品研发与试车生产导致费用增加。
研究院多项技术平台取得突破
报告期内,川宁生物研究院在高通量筛选、AI赋能发酵优化、分子生物学工具开发、C1/C2原料利用、氨基酸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微液滴荧光筛选系统、AI小试发酵优化、链霉菌基因编辑工具完善、甲醇/乙酸原料转化技术、以及多种化妆品原料的工艺升级等项目均按计划达成里程碑,为未来产品交付奠定基础。
生产稳定性提升,自动化改造持续推进
公司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系统改进,显著提高了硫氰酸红霉素、头孢及青霉素类中间体的生产收率与批产量。2025年上半年共完成自动化改造项目14项,正在实施27项,智能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AI+战略初见成效,合成生物学研发提效
公司与上海金珵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AI在发酵产业和合成生物学研发中的应用。目前,AI已成功应用于硫氰酸红霉素生产线的实验罐动态调控,平均产量较传统罐体提升3%-5%,并实现参数预测与提前干预,大幅降低生产波动。在研发端,AI辅助酶改造显著提升酶活,研发效率进一步提高。
硫氰酸红霉素获兽药生产资质,拓宽市场空间
2025年4月,公司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正式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兽药生产许可证》和《兽药GMP证书》,有效期至2030年3月。该资质的取得不仅标志着公司该产品具备规模化生产法定资格,也有助于丰富兽用原料药产品线,增强市场竞争力。
川宁生物表示,尽管短期内行业波动与研发投入加大对公司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但公司仍在关键技术领域保持战略投入,通过自动化、智能化与AI融合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蓄力。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合成生物学产品布局和技术平台建设,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商业化转化。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更多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