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交投活跃、核心指数上涨的背景下,经纪、投资业务驱动上市券商上半年净利润高增,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实现大幅提升。上半年,券商降本增效带来行业利润率提升,行业利润率达到42%,创近年来新高。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不包括海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519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归母净利润1040亿元,同比增长65%。从单季度来看,二季度,上市券商实现归母净利润518亿元,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19%(剔除国泰海通吸收合并带来的一次性营业外收入)。
头部券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截至上半年末,上市券商净资产合计为2.71万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0%,持续扩表。在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上市券商加权平均ROE(年化)为6.9%,同比提高2.45个百分点。在杠杆水平方面,截至上半年末,上市券商平均杠杆倍数为3.34倍(剔除客户资金口径),较上年末小幅下降0.01倍,预计主要由于监管提出合理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所致。
上半年,大部分上市券商费用率有所降低,利润率创新高。上市券商上半年管理费用合计1257亿元,同比增长18%,占营收比重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至50%。券商降本增效带来行业利润率提升,行业利润率提升至上半年的41%,若剔除部分券商大宗商品销售等利润率极薄的非证券主营业务的影响,上半年行业利润率达到42%,创近年来新高。
从市场格局来看,头部券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中小券商弹性更大。头部券商业绩增速好于行业整体,上半年,头部前三、前五、前十名券商合计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37%、37%、35%,均高于上市券商31%的整体增速。
从集中度来看,上半年,上市券商营业收入CR3、CR5分别达到28%、39%,同比分别增长1.4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CR3、CR5分别达到33%、48%,同比分别增长2.4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
从盈利表现来看,国泰海通归母净利润位居行业第1,营业收入仅次于中信证券位居行业第2,上半年实现营收238.72亿元,同比增长77.71%;实现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同比增长213.7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25%(未年化),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带来多项业务市占率大幅提升。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位居第2-4位,其中,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实现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经纪、投行、投资等业务收入大幅提升,上半年实现投资净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58%,主要是金融工具持有期间以及处置带来的收益大幅提升,上半年末,中信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6%。
上半年,华泰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62.19亿元,同比增长31.01%;实现归母净利润75.49亿元,同比增长42.16%,主要是公司经纪、信用、投资等业务收入增加所致;上半年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8%,金融产品销售规模(除现金管理产品“天天发”外)同比增长34%;基金投顾业务发展稳健,上半年末规模达到210亿元。
中国银河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7.47亿元,同比增长37.71%;实现归母净利润64.88亿元,同比增长47.86%,主要是经纪业务增速较高,上半年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45%;上半年末,公司金融产品保有规模为2141亿元,较年初增长1.4%,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1%;同时国际业务领先优势显著,上半年实现国际业务收入11亿元,占营收比例为8%。
从业绩增速来看,中小券商业绩弹性较大,华西证券、国联民生、东北证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行业前三,分别达到1195%、1185%、226%。从盈利能力来看,上半年,国泰海通、国信证券、中国银河加权平均ROE(未年化)排名前三,分别为6.25%、5.26%、5.16%。
上市券商中报业绩超预期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受益于交投活跃,投行收入增幅扩大。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的持续提升,上半年,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净收入合计6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收入排名前三的公司为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广发证券,分别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64亿元、57亿元、39亿元;收入增速排名前三的公司为国联民生、国泰海通、国信证券,增速分别为224%、86%、65%。
上半年,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增长64%,其中,二季度单季同比增长61%。在此背景下,券商APP月活表现同样亮眼。数据显示,上半年,证券类APP月活用户数达到9.88亿,同比增长15.92%,其中,月活达到百万级别的券商APP共有25个。
随着IPO、再融资的回暖,上市券商投行收入增幅扩大,上半年投行业务净收入合计155亿元,同比增长18%。收入排名前三的公司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分别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21亿元、17亿元、14亿元;收入增速排名前三的公司为华安证券、国联民生、西部证券,增速分别为246%、214%、134%。上半年IPO、再融资有所回暖,Wind数据显示,行业股权承销规模在低基数下同比提升403%,债权承销规模同比增长20%。
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小幅回落,公募新规利好ETF规模扩大。上半年,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212亿元,同比小幅下降3%。收入排名前三的公司为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国泰海通,分别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54亿元、37亿元、26亿元;收入增速排名前三的公司为长城证券、国金证券、国泰海通,增速分别为79%、45%、34%。截至6月末,公募非货公募为2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权益类公募为8.4万亿元,同比提升27%。
5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有望打破原先“旱涝保收”的制度,将评价、考核、薪酬等与业绩挂钩,增强基金公司、代销机构、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引导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有利于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新方案利好包含ETF基金在内的指数基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望成为公募规模增长引擎。方案提及“大力发展各类场内外指数基金,持续丰富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导向的主题投资 股票指数基金”、“实施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注册机制”。ETF 规模扩张有利于基金公司业绩提升,如华泰柏瑞业绩的高速增长与公司的优势在于ETF产品,而近几年ETF规模迅速扩张。
新方案打破了原先“旱涝保收”的收入制度,将基金经理薪酬、管理费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基金管理者在未来配置的选择上或偏向其投资风格内的权重股,重视投资风格的稳定性。新的薪酬机制、盈利投资者占比等考核指标也将倒逼基金经理提升投研能力,以业绩好的产品来吸引客户以及提升自身的业绩报酬。
在重资本业务方面,两融余额提升驱动信用业务收入提升,投资业务同比高增。在信用业务方面,两融余额持续提升,信用业务收入同比提升31%。上半年,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合计197亿元,同比增长31%。
收入排名前三的公司为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分别实现利息净收入32亿元、20亿元、19亿元;收入增速排名前三的公司为长城证券、东北证券、申万宏源,增速分别为2118%、1013%、461%。上半年日均两融余额为1.8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在信用资产规模方面,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额资产较上年末分别变动5%、-3%。
上半年投资业务同比高增,投资端继续增配权益OCI。上市券商上半年投资净收入合计1124亿元,同比增长52%。收入排名前三的公司为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分别实现投资净收入191亿元、94亿元、74亿元。收入增速排名前三的公司为长江证券、国联民生、华西证券,同比增速分别为668%、459%、245%。
从业绩驱动来看,二季度股债表现好,金融投资资产规模持续提升。二季度,上证综指上涨3.3%,创业板指数上涨2.3%,沪深300指数上涨1.3%,中债总财富指数上涨1.5%。
上市券商自营资产规模持续扩张,截至上半年末,自营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8323亿元,同比提升14%,较上年末增长10%,占总资产比重为50%,与上年末持平;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较上年末分别变动14.4%、-0.2%、-3.6%、30.8%,继续增配权益OCI是上半年投资端的显著特点。
上市券商中报业绩超预期,7月以来市场日均成交额、两融余额大幅抬升,赚钱效应加强,2025年全年业绩增速及ROE有望保持高位。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