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在9月拿下整车销量月度第一,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为整体销量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众多车企鏖战“金九”车市中,上汽集团表现强劲。公司9月销售整车近44万辆,销量规模位列行业第一,同时其整车年内月销量已实现同比“九连涨”。
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背后,上汽集团(600104.SH)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板块等方面实现多点突破。其中,今年上半年,公司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销量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东方证券等机构研报认为,随着多款重点新车上市,预计上汽集团四季度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及市占率将有望继续突破向上。此外,多款智能电动车型将助力其合资品牌加速转型,促进上汽合资品牌四季度销量维稳向上。
新车密集上市
月销量同比“九连涨”
近期,上汽集团以一份产销数据成为行业焦点。据公司披露的9月份产销快报,该月上汽集团整车销量43.98万辆,同比增长40.39%,销量规模位居行业第一。这已是上汽集团今年以来连续九个月销量同比正增长。
累计来看,上汽集团1-9月整车销售319.33万辆,同比增长20.53%,在国内汽车行业中保持领跑地位。
其间,公司新能源汽车、出口及海外基地产销量增长亮眼。公司出口及海外基地9月销量10.06万辆,同比增长12.23%;1-9月累计销量76.50万辆,同比增长3.50%。新能源汽车9月销量18.95万辆,同比增长46.54%;1—9月累计销量108.28万辆,同比增长44.76%。
上汽集团近期销量的突破,离不开近两个月多款重磅新车的拉动。其中,尚界 H5 作为上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重磅车型,于9月23日正式上市,上市1小时大定破1万辆;新一代智己LS6于9月10日上市27分钟交出了破万成绩单,带动上汽智己汽车9月销售1.11万辆,同比增长77.04%;全新MG4于8月29日上市39分钟大定订单破万,24天预售订单达4.5万辆,带动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销售大增;上汽奥迪E5 Sportback,在9月16日上市30分钟订单破万辆;此外,9月28日上市的上汽通用至境L7,也在上市10天内大定破1.2万辆。
与此同时,上汽合资品牌在加快智能电动化转型。据了解,该月上市的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能力迎来全面升级;上汽奥迪品牌首款车型E5 Sportback,搭载了豆包大模型及基于Momenta端到端飞轮大模型的辅助驾驶方案;上汽通用至境L7搭载了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高通8775座舱芯片、50英寸AR-HUD等智能化配置等。
从合资品牌的销售数据来看,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9月销量分别为9.41万辆、4.95万辆,同比增长0.09%、124.38%;两大品牌车型1-9月累计销量分别为75.24万辆、38.07万辆,同比分别变化-2.5%、36.7%。
东方证券研报认为,随着尚界H5、全新MG4、新一代智己LS6等多款重点新车上市,预计四季度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及市占率将有望继续突破向上。此外,多款智能电动车型将助力合资品牌加速转型,促进上汽合资品牌四季度销量维稳向上。
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大增432%
“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并进
上汽集团销售产品持续更迭的效益,已在财务层面有所呈现。2025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8亿元,同比下降9.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54.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0.37亿元,同比增长85.89%。
上汽集团半年报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因公司全力开拓市场,销量实现较快增长,同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运营效能,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主要因公司整车销售持续改善,并进一步加强了资金管理。
此外,由于内部业务整合,今年上汽集团费用率有所下行。2025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3%、3.22%、-0.61%,分别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0.17个百分点、1.06个百分点,公司在费用管控方面取得成效。
上汽集团营收增长,离不开“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三驾马车的协同发力。据《上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2027年)》制定的目标,公司将重点聚焦整车业务,优化业务结构,推动自主品牌率先突围。整车销量目标方面,计划到2027年,公司全球整车销量重回行业领先,国内市场销量占比不低于70%、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不低于60%、智能电动产品销量占比不低于60%。
目前来看,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近年稳定提升,2024年以来销售占比已达60%。据公司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销量重回正增长,其间公司完成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整车零售达到220.7万辆,继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其中,公司自主品牌销售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3.5%。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64.6万辆,同比增长40.2%,占公司整车批售比重约31.47%。按照上汽集团2027年智能电动产品销量占比不低于60%的方案目标,公司新能源渗透进程有望提速。
此外,近年上汽海外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2015年以来,上汽集团国际经营步伐提速,海外销量占比从2015年的1.46%上升至2024年的25.88%。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海外销量49.4万辆,同比增长1.3%,占公司整车批售比重约24.06%。
据了解,作为国内首批“全产业链出海”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在海外构建了包括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内的汽车产业全价值链,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生产研发销售方面,公司在伦敦、硅谷、特拉维夫拥有3大创新研发中心,在泰国、印尼、印度拥有3座整车制造基地,在巴基斯坦拥有1座KD工厂,另拥有100多个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和3000多个营销服务网点。生态链协同方面,公司在印尼建立首家海外金融服务公司,为当地经销商及终端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汽车金融贷款及保险服务。此外,上汽安吉海外全价值链汽车物流业务覆盖近40个国家,开通了东南亚、墨西哥、欧洲等自营国际航线。
目前上汽集团持续开拓全球新市场,建立完备的出海体系。今年上汽集团正式启动“Glocal”海外战略3.0,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通过组合拳积极打造本地化体系生态和全球汽车品牌,旨在“中国技术”与“本地制造”深度融合。
推进业务整合
大乘用车板块与华为深度合作
近年上汽集团同步推进业务重组与品牌整合。2024年以来,上汽集团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商用车业务实施了系列组织架构调整,分别成立“大乘用车板块”与“大商用车”,旨在打通产品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环节。
2025年,“大乘用车板块”成为上汽改革突围的主力军。业务整合方面,目前公司“大乘用车板块”覆盖乘用车分公司(荣威飞凡、名爵MG)、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优化开发流程。
品牌整合方面,继2024年荣威、飞凡两大汽车品牌正式合并后,上汽集团在“大乘用车板块”内营销领域已进行了国内与海外市场的分离管理,其中海外设立了专门的营销部,国内营销部则整合了荣威、飞凡和MG的营销资源,并分设了荣威飞凡品牌事业部和MG品牌事业部,旨在保证技术统一性的同时,让营销更贴近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研发体系方面,今年零束科技与上汽创新研发总院已经完成合并,上汽总院并入大乘用车板块,旨在形成更高效的研发资源配置。
在业务重整过程中,上汽集团与华为进行了深度合作。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对于公司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转型、自主品牌的减亏增效等举措,上汽集团回应表示,在自主品牌业务方面,大乘用车板块对标学习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模式,对产品定义、成本管控等多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全面推行敏捷开发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商用车设立上汽商用车董事会和执管会,压缩管理层级,提高运营效率,聚焦轻型商用车业务,拓展“大通·依维柯”双品牌融合门店,提升销售服务资源的效能。
从机构持股情况来看,自2015年三季度以来,中证金融公司、中央汇金公司等“国家队”连续10年现身上汽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截至今年二季度,中证金融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分别持有上汽集团34976.85万股、9858.50万股,占公司流通A股比例3.02%、0.85%,持股数量均与上季度持平。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