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成就大盘点: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月20日 10:22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廖宗魁


“十四五”期间,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持续深化社保改革,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十四五”已经步入收官阶段,回顾过去四年半,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7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结道:“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总的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本刊推出的《非凡“十四五”成就大盘点》栏目,将陆续盘点“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本文则主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副部长李忠、副部长颜清辉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王晓萍介绍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就业与社保等各项事业取得的重要成就,重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十四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大部署,因时因势出台一系列就业支持政策,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

“十四五”期间,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7.34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3亿人,比2020年末增加1074万人;2021-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年末值稳定在5.1%-5.5%之间,这四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经济向好、就业稳定有效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3.2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4.1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5.5%,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保持稳定。“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蛋糕做大做强,为稳就业奠定了基础。根据《证券市场周刊》的测算(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年均GDP增长),2021-2024年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可以创造约225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与“十三五”期间大致相当。最近几年,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新旧动能的转换,这一就业结果也表明,以消费为主驱动、科技含量更高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创造就业的能力。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王晓萍指出,“十四五”期间,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形成了财政激励、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的系统性政策框架,构建了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支持体系,政策工具更足、针对性更强。“十四五”期间,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第二,持续深化社保改革,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期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基金支撑能力稳中有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

第三,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正经历着从传统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战略选择。

“十四五”期间,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紧跟市场动向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目前,中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的人才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

第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十四五”期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劳动者就业方式更加多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不断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监察执法等机制,创新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导意见和相关指引指南,新建2300多家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研究制订专门规章首次明确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全链条监管、超常规举措强化欠薪治理,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十四五”以来,公布和处置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万多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超过1.4万件,恶意欠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社保基金长期稳健实现保值增值

李忠介绍了“十四五”期间社保基金方面取得的成绩。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事关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积极推动完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政策,健全投资监管体系。尤其是2024年以来,积极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助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稳健增值。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较好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

二是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持续扩大。企业(职业)年金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投资运营状况直接关系第二支柱作用的发挥。目前,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额超过7560亿元。

三是储备基金提供长期保障。作为长期储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达3.22万亿元,这个基金从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55%,此外还有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这些资金都将为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