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红利释放及资本市场追捧医药板块的背景下,多家A股药企计划赴港 IPO。这些公司多数为创新药企,并有金额不菲的海外授权交易。赴港IPO有助于增强这些药企的资金实力,助力研发提速,加快全球化布局。
2025年9月30日一天,四家A股药企密集披露赴港IPO进展。其中,贝达药业和华恒生物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书。新诺威和科兴制药则是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筹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此前的9月29日,也有两家A股药企宣布赴港IPO进展。百利天恒发布公告,公司于当日重新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已经是百利天恒自2024年筹划香港上市以来的第三次递表。长春高新则是首次递交了发行H股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申请,且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9月以来,至少有9家A股药企宣布赴港IPO进展。除了上面提到的六家以外,另外三家分别是博瑞医药、欧林生物、迈威生物。
在这9家赴港IPO药企中,有五家市值在200亿元以上,分别为百利天恒、新诺威、长春高新、贝达药业、博瑞医药,截至10月10日收盘的市值分别为1483亿元、618亿元、556亿元、286亿元、240亿元。
政策支持,资本追捧
A股药企掀起赴港IPO热潮,与政策红利的释放及资本追捧相关。
自2024年10月起,港交所对符合条件(预计市值≥100亿港元、合规记录良好)的A股公司开通快速审批通道,将监管评估周期压缩至30个营业日,且仅需一轮意见反馈。2025年5月推出的“科企专线”针对特专科技(如AI、半导体)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递表、预审指导及豁免条款争取等专项服务,截至8月已有50家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提交申请,涵盖生物医药、自动驾驶、云计算等前沿领域。
药企掀起赴港IPO热潮,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追捧。
2025年至今,中国医药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A股Wind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7.46%。这一增长趋势在港股市场尤为突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2025年初至10月3日的升幅达到108.8%,远超恒生综合指数同期40.9%的涨幅。
中国创新药企的国际化进程在2025年显著提速,成为板块上涨的重要催化剂。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规模已达618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创纪录的519亿美元。更引人注目的是,上半年对外授权交易占中国创新药整体交易额99%,而2021年这一比例仅为45%。
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实力正获得全球认可。2025年,中国药企有71项研究成果以口头报告形式亮相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数量创历史新高。在最能代表研究水平的最新突破性摘要(LBA)中,中国项目多达11项。
此外,政策赋能和估值修复,也是本轮医药板块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
可以说,港股医药板块受资本追捧热潮,为药企赴港 IPO 创造绝佳窗口期。恒瑞医药港股上市后较发行价涨幅超113%,映恩生物等未盈利企业上市首日大涨超116%的案例频现,行业融资正循环加速形成。
多为创新药企
九家宣布赴港IPO的A股药企,大多数均是创新药上市公司。
其中,百利天恒是九家之中市值最大的明星药企,最新市值逼近1400亿元。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17日,总部位于四川成都,2023年1月6日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创新药标杆企业”。
百利天恒早期以化药制剂和中成药业务为主(如黄芪颗粒、丙泊酚注射液),2011年战略转型创新药研发,聚焦肿瘤治疗领域,构建了单抗、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及融合蛋白四大技术平台,拥有15款临床阶段创新药管线。
百利天恒核心产品BL-B01D1为全球首创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2023年与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84亿美元合作协议。
根据当时的公告披露,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BMS就BL-B01D1项目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推动BL-B01D1在美国的开发和商业化。SystImmune将通过其关联公司独家负责BL-B01D1在中国大陆的开发、商业化以及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并负责生产部分供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使用的药品。BMS将独家负责BL-B01D1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
合作协议生效后,BMS将向SystImmune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可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达成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后,SystImmune将获得最高可达71亿美元的额外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
2024年,百利天恒收到BMS首付款8亿美元,公司当年实现营收58.23亿元,净利润37.08亿元。股价从2023年 A 股上市初期的28.75元/股,涨至2025年9月创下的历史最高价414.02元/股,期间最大涨幅13.4倍,成为医药板块涨幅最高的个股之一。
另外两家明星创新药企也有大笔海外授权交易。
新诺威2025年2月公告,控股子公司巨石生物与美国Radiance Biopharma签约,后者获ADC药物SYS6005在欧美、加拿大等区域的开发商业化及生产独家权利,巨石生物将获15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2.25亿美元里程碑款项。
迈威生物在2025年达成了多笔重要的海外授权交易。6月公告与CALICO公司达成合作,将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9MW3811在除中国外的全球区域内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独家许可给CALICO,迈威生物获得2500万美元首付款,并可能获得合计最高5.71亿美元的后续里程碑款项。9月公告与Kalexo Bio, Inc.就心血管领域双靶点siRNA创新药2MW7141签署全球独家授权协议,迈威生物将获得1200万美元的一次性不可返还首付款及近端付款,最高可达1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低个位数的特许权使用费,并将在符合条件时获得Kalexo总计双位数百分比的A轮优先股。
这两家药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新诺威2021年至今股价从5.22元最高涨至63.31元,期间最大涨幅11.13倍;迈威生物2025年初至今股价从15.36元最高涨至63.59元,期间最大涨幅314%。
贝达药业和科兴制药,虽然海外授权金额不如前面几家,但也均有多笔海外授权交易。这两家也均是创新药企,贝达药业聚焦肺癌、乳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科兴制药则是专注于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
剩下的另外四家虽然并非纯正的创新药企,但也都在积极布局创新药。其中,长春高新核心主业为生长激素和新型疫苗,现正通过研发投入拓展肿瘤、免疫等创新管线;博瑞医药从原料药和仿制药起步,逐步转型并确立了创新药作为核心发展方向;欧林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人用疫苗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生物制药企业;华恒生物则是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增强资金实力
创新药研发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赛道,一款新药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平均需投入10亿美元以上,周期长达10-15年。比如,百利天恒、新诺威、长春高新、贝达药业、博瑞医药,2024年的研发投入就分别高达14.43亿元、8.42亿元、26.9亿元、7.17亿元、3.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78%、42.52%、19.97%、24.8%、24.31%。
赴港IPO则为A股药企打开了新的资金通道。一方面,港股“18A章”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精准匹配了创新药企前期 “高投入、无盈利” 的发展特性,让处于研发关键期的企业能提前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港股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吸引了全球主权基金、对冲基金等长期资本,融资规模更大、投资者结构更多元,能为药企提供持续的资金补给。
《证券市场周刊》注意到,在上面九家药企中,有四家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50%。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百利天恒、博瑞医药、迈威生物、华恒生物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61.05%、51.96%、77.54%、50.63%。
其中,百利天恒作为其中市值最大的创新药企,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下降96.92%,净利润亏损11.18亿元,期末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分别为2.5亿元、2.49亿元、25.72亿元,有息负债总计30.71亿元。
迈威生物作为负债率最高的创新药企,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12.43%,净利润亏损5.51亿元,期末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分别为10.1亿元、2.28亿元、9.61亿元,有息负债总计21.99亿元。
很显然,这些药企赴港IPO将有助于解决资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百利天恒前不久刚完成了A股定增计划。
2025年9月,百利天恒完成37.64亿元A股定增,发行价317元/股,较底价溢价19.16%,吸引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等18家头部机构参与。此次定增是科创板“轻资产、高研发”药企融资范本,契合“科创板八条”政策导向,显著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支撑其“5年跻身肿瘤领域跨国药企”的战略目标,同时为创新药企探索国际化路径提供资本范式。
百利天恒在港股IPO后,资金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此外,欧林生物和科兴制药资产负债率虽然没有超过50%,但截至2025年中期也已分别达到49.11%、49.21%,赴港IPO融资也有助于增强资金实力。
助力研发提速
A股药企纷纷赴港谋篇布局,有望借助港股的资金优势与国际资源,实现研发提速与全球化破局的双重目标。
百利天恒赴港IPO募资核心聚焦三大方向:推进境外候选生物药物的研发、搭建全球供应链体系、补充境外业务营运资金。这一资金规划精准锚定研发提速与全球化破局的双重目标,为其向跨国药企迈进注入动力。
本次募资将重点支撑百利天恒核心管线的全球临床推进。公司研发的BL-B01D1是全球首创EGFR×HER3双抗ADC,已在中美开展40余项临床试验,其联合用药客观缓解率达100%,本次募资将加速其美国3项注册临床及全球多中心试验进程,冲刺2026年国内、2028年美国上市目标。同时,资金将赋能HIRE-ADC、GNC等三大研发平台,推进BL-M07D1等多款药物的临床拓展,助力10多款临床阶段药物的梯度化开发。
百利天恒全球化布局也将借募资实现关键突破。资金将用于境外生产设施建设,完善全球供应链,为后续商业化铺路。依托港股国际化平台,公司可扩大国际投资者基础,获取外币融资支持,同时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此前与BMS的84亿美元合作已展现其全球竞争力,IPO 后将进一步推进中美研发中心协同,加速创新药的全球获批与落地。
新诺威赴港IPO募资将重点支撑成药全球临床试验、海外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公司已布局 ADC、mRNA等平台,上半年研发投入增80.81%,募资将助推 SYS6010等核心产品临床进程。同时,香港资本市场将搭建全球资本桥梁,提升国际知名度,为技术并购、海外授权等全球化动作注入动能,助力实现研发与国际化双重突破。
长春高新赴港IPO募资主要用于四大方向:推进创新管线的临床试验与开发、开展全球合作及组建海外临床商业化团队、强化销售营销能力,以及补充营运资金。此举核心目的是深化全球化战略,通过港股平台拓宽境外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支撑创新药研发与海外布局,助力从中国领先药企向全球创新型制药公司转型。
其他多家药企在赴港IPO募资用途中,也均提到要将资金用于研发管线推进。其中,贝达药业将为在研候选药物提供资金支持,强化肿瘤等核心治疗领域管线储备;博瑞医药核心支持创新药研发,包括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BGM0504等重点在研项目;迈威生物重点支持 Nectin4 ADC药物9MW2821的多适应症试验(包括尿路上皮癌、宫颈癌等关键III期研究);科兴制药将强化重组蛋白药物、微生态制剂等核心领域的管线研发。
这其中的两家药企还提到要将资金用于国际化。博瑞医药称将布局海外市场渠道与研发合作,加速全球化进程;科兴制药表示将升级覆盖70余个国家的营销网络,加速白蛋白紫杉醇等产品的全球商业化。
华恒生物虽然并非创新药企,但是也提到要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和国际化。根据公告披露,赴港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国际销售渠道,建立海外运营中心,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专注于合成生物使能技术、新产品及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以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欧林生物目前处于上市筹划阶段,募资用途尚未最终确定。公司公告仅披露拟通过 H 股上市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国际影响力。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